【心理行为】婴幼儿早期教育知多少

日期:2021-02-02

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无独有偶,我国也流传着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随着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大家更认识到:0-3岁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都自此“打桩成形”。

但恰好是这个最关键的“敏感期”,也是中国父母最缺乏经验、最慌乱的时候——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变化。部分家长开始寄希望于早期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往往将早期教育做单一的理解。比如一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进行的学校教育,理解为是认字、背诗、阅读、学特长等智力开发活动等。但这些理解都是有偏差的,实际上早期教育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早期教育~

什么是儿童早期教育?

指从儿童出生到8岁,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予儿童某些器官(如感觉器官、大脑等)以丰富的刺激,进行略为超前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动作、语言、认知、社交、行为和习惯,发挥最大潜能。

婴幼儿亲子早期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从0岁开始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专业的、特殊的早期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孩子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

如何开始和实施早期教育?

0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年龄越小,母爱的影响力越大。妈妈对宝宝的发音和啼哭给予及时应答,可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个性的关系。婴幼儿的性格,主要是通过操纵性的条件作用而形成。也就是说一个行为如果在开始时每次都得到鼓励,就很容易固定下来;如果鼓励时有时无,习惯的形成就会缓慢。因此根据教养方式的不同,宝宝的性格形成会有很大的差异。

02 早期教育的误区

科学的早期教育的本义不是为了智力开发的超常和超前,而是为了孩子身体和心理能够尽快获得和谐发展。智能开发的内容和时间可以略为超前,但要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精力而定,不可以由成人硬性规定和强求,而是应该在丰富而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做到“从兴趣中来”,“在生活中、在快乐中”超前发展。

03 以游戏的方式实施早期教育

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主要形式。早期的游戏,对其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也是智力、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应该积极为宝宝提供安全、自由、愉快且生动活泼的游戏环境。

◆游戏的种类

有模仿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和音乐游戏等等。2岁以前游戏由成人来发动和组织,称为成人—婴儿游戏;2岁以后有了与同伴一起玩的愿望,逐步开始伙伴游戏,这时候游戏内容多为有规则的、创造性的游戏。

◆游戏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游戏有利于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发现,在游戏当中,儿童视觉的灵敏度显著增强,错误减少;记忆的数量和质量在游戏中明显较高。另外通过游戏活动,能更好地锻炼儿童的个性品质。

◆注意事项

①游戏的场所、设备要完善,玩具和时间要充足;

②游戏和玩具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③游戏时,看护人员应注意儿童安全;

④家长对各种游戏不能干预过多,要悉心引导,不可放任自由或一手包办;

⑤选择资质靠谱的早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