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孤独症知多少

日期:2020-03-03

在发育行为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担心自己孩子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父母,其中一部分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过于紧张和焦虑而乱扣帽子的家长。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健康教育的开展,大众逐渐关注到这种疾病,但诸如“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儿童”、“冰箱妈妈导致孤独症”的错误信息仍在流传。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孤独症,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以及当孩子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警惕。

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孤独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是以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疾病谱。约有3/4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之所以称之为“谱系障碍”,是因为即使他们的核心缺陷是一致的,但症状严重程度、个体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在诊疗过程中,专业人员的诊断就包括了轻度/中度/重度孤独症,专业的康复团队也会根据孩子的个体化特点进行相应干预。

2、孩子为什么会患孤独症?

当孩子被确诊后,家长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孤独症?”目前,医学上仍未明确其发病原因,也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脑神经细胞发育异常和神经功能失调的结果。总的来看,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如同卵双胞胎共患孤独症的概率极高。此外,环境因素如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孕期感染、母体营养水平、个体免疫异常等均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发展相关。

3、孤独症早期有哪些预警征?

孤独症起源于生命早期,多项研究指出,最早能在6月龄左右发现孤独症幼儿在情感交流、社交互动上的异常。由于孤独症缺乏特异诊疗方法,早发现、早干预能够为孩子赢得抢救性的康复时间,因此当孩子出现以下表现,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6月龄

没有明显的笑容,或者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9月龄

没有朝向他人的社交性微笑或者其它脸部表情。

●12月龄

听力没有问题,但对于大人呼唤名字没有反应;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譬如用手指、伸手够东西、招手等;当父母试图抱他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伸出胳膊的动作、眼神的渴望和期待。

●16月龄

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不会用食指指东西;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对物体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人的兴趣。

●18月龄

口头语言词汇量少于10个;对大人说话没有反应或者明显缺乏兴趣,也不会试着模仿;不会玩假扮游戏,如假装打电话,假装喂玩具娃娃吃饭等。

●24月龄

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如“宝宝吃饭”,“妈妈走”等;对周边的人不在意,喜欢一个人玩耍。

●任何年龄

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身体、手部或手指出现重复刻板性活动;对某样物体或玩具异常迷恋。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们留意以上征兆,一旦对孩子的发育感到担心,请不要等待或者在家里“自行诊断”,应尽快找医生做专业的孤独症筛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