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依恋关系的核心是什么?依恋的种类有哪些?让我们从今天的科普文章中寻找答案。
儿童与其看护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完全是一种生存本能的强烈反映,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这种因生存需要而出现的本能行为也可能发生。与看护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儿童自身自然发展计划的必要构成部分,即使看护人对待他们情感淡漠,行为粗暴,控制欲强,玩忽职守,甚至施行虐待,他们仍然会努力与看护人建立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核心是亲子关系,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依恋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对象。
影响婴儿依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母亲因素、父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婴儿气质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父母对婴儿的需求敏感性和关爱程度。父母时常陪伴婴儿左右、反应积极、能够及时满足婴儿需求,这些婴儿的依恋行为方式,与父母不能经常满足其情感需求的婴儿比,有较大差别。
和混乱型依恋。其中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三种类型均为不安全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母亲往往是比较负责任的养育者,对儿童的表情和发出的各种信号极为敏感,对孩子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鼓励子女进行探究,乐意跟子女亲密接触。对于不安全依恋儿童来说,儿童向父母发出信号时,总得不到积极回应,父母不能始终保持对儿童的高度敏感性,或者父母与儿童的社会互动总是被对方误解,沟通不能有效进行,最终导致儿童没有找到可以信赖的人或不相信自己能及时得到抚慰,不能确定自己能否独立面对陌生环境,从而阻碍了儿童有效探索环境,对周围环境缺乏基本了解。社会交往活动中,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陌生人,婴儿都表现出回避或自相矛盾的行为,获得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就会减少,最终导致其社会性发展相对落后,甚至引起儿童起、青春期甚至成年期的诸多问题行为。有研究发现,如果儿童早期与养育者形成了不安全依恋,后期可能会出现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反社会失调等。
资料来源:聚焦妇儿科普系列文章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秀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