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人工喂养需根据早产儿营养风险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案。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喂养状况、生长评估以及并发症将营养风险的程度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类:
高危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①母乳喂养时,足量强化母乳喂养(334-355千焦/100毫升)至矫正胎龄38-40周后,母乳强化调整为半量强化(305千焦/100毫升),鼓励部分直接哺乳、部分母乳+人乳强化剂的方式,为将来停止强化、直接哺乳做准备;
②人工喂养时,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334-355千焦/100毫升)至矫正胎龄38-40周后,转换为早产儿过渡配方奶(305千焦/100毫升);
③混合喂养时,如果母乳量≥50%,则足量强化母乳(334-355千焦/100毫升)+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至矫正胎龄38-40周,之后转换为半量强化母乳(305千焦/100毫升)+早产儿过渡配方奶;如果母乳量<50%,或缺乏人乳强化剂时,则鼓励直接哺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至矫正胎龄38-40周,之后转换为直接哺乳+早产儿过渡配方奶;
④高危早产儿根据其生长和血生化情况,一般需应用至校正6月龄左右,个别早产儿可至1岁;
中危早产儿:32周≤胎龄≤34周,1500≤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①母乳喂养时,足量强化母乳喂养(334-355千焦/100毫升)至矫正胎龄38-40周后,母乳强化调整为半量强化(305千焦/100毫升),鼓励部分直接哺乳、部分母乳+人乳强化剂的方式,为将来停止强化、直接哺乳做准备;
②人工喂养时,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至矫正胎龄38-40周后,转换为早产儿过渡配方奶;
③混合喂养时,如果母乳量≥50%,则足量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至矫正胎龄38-40周,之后转换为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过渡配方奶;如果母乳量<50%,或缺乏人乳强化剂时,则鼓励直接哺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至矫正胎龄38-40 周,之后转换为直接哺乳+早产儿过渡配方奶;
④中危早产儿根据其生长和血生化情况,一般需应用至校正月龄3个月左右;
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①母乳喂养时,直接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最初喂养间隔小于3小时;如果生长缓慢(<25克/天)或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磷降低,可适当应用强化人乳;
②人工喂养时,采用普通婴儿配方奶(281千焦/100毫升);如果生长缓慢(<25克/天),或每日摄入奶量<150毫升/每千克体重,可适当采用早产儿过渡配方奶喂养,直至生长满意;
③混合喂养时,鼓励直接哺乳+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促进乳汁分泌;如果生长缓慢(<25克/天),或每日摄入奶量<150毫升/每千克体重,可适当采用部分早产儿过渡配方奶喂养,直至生长满意;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营养风险程度相同的早产儿其强化营养的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要根据体格生长各项指标在校正同月龄的百分位数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强化营养,最好达到P25-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率的情况,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达到追赶目标,则可逐渐终止强化喂养。准备停止强化喂养时,应逐渐降低能量密度至普通婴儿配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