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乳:人乳对早产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人乳喂养,首选亲生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以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出院后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2、强化人乳:因早产儿摄入量的限制和人乳中蛋白质和主要营养素含量随泌乳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使早产儿难以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特别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可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3、早产儿配方: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与普通婴儿配方相比,此种早产儿配方(PF)增加了能量密度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以满足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生长代谢的需求。
4、早产儿过渡配方: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如长期采用PF可导致过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代谢负荷。故目前有介于PF与普通婴儿配方之间的过渡配方,即早产儿过渡配方(PTF),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PDF),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
5、婴儿配方:以牛乳等为基础的配方可满足一般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用于无法进行人乳喂养的婴儿。
6、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如去乳糖配方、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出院后喂养应咨询医生意见,建议每月到医院健康检查,医生根据营养状况进行调整。
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6-9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