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家庭眼健康管理,守护宝宝的眼健康

日期:2021-09-23

视力发育的规律

儿童3岁以前视觉发育最为重要,称为关键期。0-3岁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影响到双眼视觉功能的形成,但修复的可能性也很大。学龄前儿童的眼部疾病,如果没有被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对其一生的视觉质量都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等到13、14岁才发现弱视的话,那么治疗就会非常困难,而且效果远差于早期治疗,往往会造成孩子一辈子“视力残疾”的后果。

我们的眼球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小眼球,这个时候是远视眼。随着成长,眼球也是会不断生长的,由远视眼慢慢长成正视眼,一般到6岁左右就长成正视眼了,这个时候视力1.0。

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近距离用眼过多、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户外活动太少等等,造成我们的眼睛过度生长,日积月累就成了近视眼。

爸爸妈妈需要做到:

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

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尽可能“目”浴阳光。有研究表明,每周户外运动14小时的宝贝要比3小时的宝贝患近视的概率低9倍。这是因为阳光接触与眼球发育有关。如果阳光接触不足,视轴(眼球前部到后部的距离)就会变长,导致近视。

家长可以这么做:现在非必要不出门,怎么保证充足的阳光接触呢?这时候阳台就可以大显身手啦。一般来说,上午10点前和下午2点后是最佳的晒太阳时间。但是每家的居住条件都不一样,所以,只要有阳光照进来的居家场所(阳台、卧室飘窗),都可以带娃去见见太阳公公(就算隔着窗户,也要注意防晒哦)。

提醒孩子,小眼睛需要“课间休息”

正常人平时眨眼的次数是15次/分钟,而在认真盯着东西看时,眨眼次数不到平时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因此才会造成眼疲劳、眼干、视力模糊的现象。长此以往,容易使睫状肌痉挛,最终演变为近视。眼疲劳的宝宝也容易用小脏手揉搓眼睛,造成眼部炎症。所以,适当提醒宝宝多眨眼,玩一会儿,歇一下,防止用眼过度。

家长可以这么做: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非常需要get“2010法则”:近距离持续用眼15~2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近看远眺交替、做眼保健操、左右转动眼珠等方式,都能轻松缓解眼疲劳。家长可以用沙漏/计时器给宝宝立规矩,在看电视、玩手机/ipad 时,每看20 分钟,都要看远处至少20秒。注意:2至5岁的孩子一天看屏幕的累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6岁以上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调整孩子的用眼姿势,牢记“一拳一尺一寸”

近距离读写时,眼睛越靠近物体,我们的睫状肌就越需要使劲。如果孩子趴着看书,眼书距离可能仅有10厘米,睫状肌要哼哧哼哧付出3倍多的力气去调节晶状体!因此眼睛更容易疲劳。握笔姿势可影响视线与光线。不正确的握笔姿势会让我们的眼睛在坐正的情况下看不到笔尖。弯腰驼背或趴着看书写字,都容易造成近视和不良体态。

家长可以这么做:阅读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约为20cm(一尺),与读物距离2.5-3m(一拳)。选择适宜的桌椅高度(书桌至上腹部为宜)有助于帮助保持良好读写坐姿。坐正时,眼睛能看到笔尖是检验握笔姿势正确的一个方法。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至45度之间;握笔的拇指与食指相对,与笔尖距离约3厘米(一寸)。

创造亮堂的用眼环境

如果光线很亮或很暗,和周围的亮度形成较大反差,眼睛需要更努力地对焦。虽然不会对眼睛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但易造成短期疲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眼睛泪液的分泌减少,宝宝容易出现眼睛疲劳、有异物感、眼睛发干、畏光、肿胀等。

家长可以这么做:网课尽量使用电视机>投影仪>电脑>iPad,避免使用手机,因为小屏幕更难与周遭光线保持,更伤眼。如果无法选择大屏电子产品,那么可以放大字体,减少用眼压力。另外,合理规划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也是护眼的关键,因为孩子躲在昏暗被窝里、躺着看的,往往不是厚重的书本,而是电子屏幕。如果孩子非常依赖手机,也应打开手机自动调节明暗的功能。

定期的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预防眼疾

学龄前儿童的眼健康,非常依赖定期眼保健。因为一两岁的小朋友,虽然能够清醒地感受疼痛,但往往不能清楚准确地沟通不适。当下咱们的眼科设备和技术足以胜任全面检查学龄前儿童眼健康问题,因此,爸爸妈妈们完全可以通过专业医疗机构体检,建立视觉档案,早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各种儿童眼疾。

家长可以这么做:0~6岁儿童可以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共13次。

★ 新生儿期2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

★ 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

★ 1至3岁幼儿期4次: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

★ 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