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保健】为什么有的准妈妈会有孕期高血压?

日期:2021-01-20

秋冬季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季节,随着秋冬季的到来,高血压孕妇也多了起来。经常听到这些孕妈妈说:我血压以前都正常,我又不是老年人,怎么血压就高上去了?尿里还有了蛋白?也没啥感觉啊,吃点降压药就得了,这还需要住院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顾名思义,就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多个器官损伤,甚至发生抽搐,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要注意的是,这几种类型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诊断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如当高血压出现子痫前期的临床表现时则诊断为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尿蛋白检测阴性。

♣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孕妇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下列任意1项:

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24 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随机尿蛋白≥(+))

无蛋白尿但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或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异常改变,胎盘-胎儿受到累及等。

♣子痫

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强直性抽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风”。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孕妇在怀孕前就存在高血压或在妊娠20周前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发现高血压但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3 g/24 h或随机尿蛋白≥(+))或妊娠20周前有蛋白尿,妊娠20周后尿蛋白量明显增加;或出现上述子痫前期的临床表现。

三、为什么会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及多通路致病的疾病,有学者对发病机制提出“两阶段"学说。第一阶段是子宫螺旋动脉滋养细胞重铸障碍,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释放多种胎盘因子;第二阶段胎盘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引起高血压。


四、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

我们知道,高血压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不同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流行病学发现以下因素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

▲前几次怀孕发生过子痫前期,或者母亲或姐妹曾患子痫前期,有高血压遗传因素。

▲年龄≥35岁,妊娠前BMI≥28 kg/m2

▲存在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内科疾病。

▲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首次怀孕。

▲与上一次怀孕间隔时间≥10年。

▲首次产前检查时、孕期任何时期检查时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

▲妊娠早期尿蛋白定量≥0.3 g/24 h或持续存在随机尿蛋白≥(+)

▲多胎妊娠

▲不规律产前检查

▲饮食、环境等因素

参考文献:《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年第55卷第1期)

供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女保健部刘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