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张某某今年5岁,3年前出现左眼睑下垂,进而出现右眼睑下垂,晨轻暮重、易疲劳,当地医院考虑“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药物治疗3年症状无明显缓解。多方求治,2019年8月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就诊。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情况下,胸腺切除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胸外科团队在刘威主任的主持下,经过充分术前讨论,为患儿制定了经剑突下纵膈镜胸腺切除的手术方案。
纵膈镜胸腺切除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有几种手术入路,包括颈部切口、胸骨横断切口、胸骨正中劈开切口、以及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微创切口等。而经剑突下纵膈镜胸腺切除的手术方式在成人已有报导,但在
小儿外科领域尚属首次
。
优势
该术式
避免了胸骨切开的巨大创伤
;也巧妙
规避了
经侧胸微创术式因暴露不充分而导致的
切除不彻底的弊端
。同时该术式可以更好地显露整个前纵隔区域,更好显示心包前脂肪,从而
有助于完整切除胸腺,清除周围脂肪组织。
但是由于纵膈没有自然的腔道,所有手术操作在人工腔隙内进行,且纵膈内解剖结构复杂,包括心脏、主动脉弓及上腔静脉等大血管,特别是胸腺附近的膈神经和头臂静脉,稍有不慎,极易损伤,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
求术者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娴熟的腔镜手术技术。
2019年8月14日,经过充分准备,我院胸外科李乐主任团队经纵膈路径实施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采用剑突下微创切口,大小约2cm,分离胸骨后前纵膈腔隙,人工充气创造手术空间,采用纵膈镜微创技术,充分显露胸腺上极和胸腺左右侧叶,仔细辨别两侧膈神经和无名静脉,成功切除胸腺及清除周围脂肪组织,手术用时1小时30分钟,取得圆满成功。
剑突下2cm微创切口
纵膈人工充气创造手术空间
分离前纵膈间隙
游离切除胸腺
经剑突纵隔镜胸腺切除在国内小儿外科领域尚属首次,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原有微创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
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大大缩短了患儿术后恢复时间
(手术当日即可进食、下地),从而避免了开胸手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专家介绍
李乐
小儿外科学博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腔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普外微创专业分会常务委员。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有二十余年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和学习经历,对儿童胸外、普外及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诊治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童及新生儿微创外科手术。率先开展了3D影像学精准定位、术前精准手术规划、胸腔镜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的“精准”微创手术模式治疗儿童肺囊性病;开展了儿童纵膈肿瘤微创手术、漏斗胸Nuss手术、胸腔镜食道闭锁吻合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复杂小儿微创手术。
(胸外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