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妊娠”话“备孕”
专业指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保健部 健康教育科
1、二胎妊娠,备孕时机您准备好了吗?
2、二胎妊娠,需要做好哪些身体准备?
3、二胎备孕需要做好哪些生活行为准备?
4、高龄孕产妇二胎备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5、剖宫产后妈妈二胎备孕需注意哪些事项?
一、二胎妊娠,备孕时机您准备好了吗?
现在,有很多的夫妻都希望能生二胎,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了,还是生两个好,但是,生二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在此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首先需要做好备孕时机的选择。
1、生育二胎的适宜年龄?
很多再生育夫妻年龄都超过了35岁,甚至已经达到了40岁,而女性#!佳生育年龄一般只有十年的时间,30岁以后女性的生育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特别是35岁以后迅速下降,所以女性朋友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好是在35岁前完成,若身体情况允许要趁早孕育。
据美、英、法等多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生育力会急速下降,尤其是女性,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会逐渐甚至加速衰老。34岁以后11%的妇女会发生不孕,40岁以后33%的妇女会发生不孕,45岁以后这一数字将达到87%。人类受孕与胚胎学管理局的研究表明,女性在35岁时的生育能力是25岁时的一半,而40岁时的生育能力仅为35岁时的一半。
2、与一胎相隔时间多长为妥?
(1)剖宫产术后多久怀孕比较适宜?
手术切口的愈合分为成纤维瘢痕修复、瘢痕成熟和瘢痕机化三个阶段,子宫切口瘢痕的成熟从术后3月开始至术后6月完成,瘢痕机化需要更长时间。术后2~3年子宫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达#!佳状态,故剖宫产术后 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佳时间。如果是愈合不良的切口所需的时间更长。两次妊娠间隔的时间越长,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越低。
因此在进行首次剖宫产时应告知产妇再次妊娠至少在2~3年以后,并且在怀孕期间需要通过B超等医学手段监测子宫瘢痕厚度,预防子宫破裂。
(2)自然分娩后的妈妈,是否需要注意妊娠间隔呢?
280天的妊娠旅程对于女性的一生来说,虽然十分短暂,但却是对女性的一种医学应激,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身体经历了明显的生理学和代谢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比如胰岛素抵抗,所以有很多妈妈在怀孕期间出现了妊娠期特有的糖尿病(GDM)。产后大多数妈妈饮食油腻,运动偏少,体形尚未恢复,体内血脂如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仍较高,这些因素是引起妊娠期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况且若妈妈急于怀孕或由于无避孕措施导致“意外怀孕”,短暂的妊娠间隔、过于频繁的代谢应激,对于身体也是个沉重的负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度大大增加。近期国外有些研究发现,妊娠间隔为6个月内的二胎宝宝的出生体重要比间隔为18~24个月的少约200克。
因此,建议顺产生育两胎的间隔时间#!好是一胎产后一年以上,妊娠间隔短于18个月或大于5年是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
3、如何把握受孕的#!佳时机?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叫做受精或受孕,就是怀孕的开始。女性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排卵期同房比较容易受孕。
排卵期的识别方法:①经月经周期推算,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为排卵期;②经宫颈粘液形状;③测量基础体温。
二、二胎妊娠,需要做好哪些身体准备?
很多妈妈有疑问,一胎生了个健康宝宝,二胎还需要孕前检查吗?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状况会发生变化,和生#$胎是一样的,心脏、肝肾功能、血糖等都进行检查,发现是否存在不适合怀孕的疾病。
1、怀孕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必要的孕前检查可以了解夫妻双方的生殖系统及其它系统有无异常,检查分别如下:
(1)体格检查:
l 常规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甲状腺、心肺、肝脏脾脏、四肢脊柱检查等)
l 男女性生殖系统检查
(2)实验室检查:
ll 阴道分泌物,如白带常规检查、淋球菌检测、沙眼衣原体检测
l 血液常规检验(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小板)
l 尿液常规检验
l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阳/阴性)
l 血清葡萄糖测定
ll 肝功能检测
l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检测
l肾功能检测
l 甲状腺功能检测
(3)实验室筛查6项
l 梅毒螺旋体筛查
l 风疹病毒IgG抗体测定
l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和IgG抗体测定
l弓形体IgM和IgG抗体测定
l地中海贫血检测
l G-6PD缺乏症检测
(4)妇科超声常规检查
2、预防贫血
贫血可以降低性腺功能,影响精子和卵子质量。女性中重度贫血患者孕后可导致胎儿早产、死胎、胎儿窘迫、低体重儿以及贫血性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标准为:成年男性﹤120g/L, 成年女性﹤110g/L,孕妇﹤100g/L。
建议常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菠菜,同时食用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橙汁、柑橘、猕猴桃、草莓、番石榴、木瓜、香瓜、辣椒、番茄、卷心菜等有助于铁的吸收。
3、控制慢性病
心脏病、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可能影响性腺功能,影响精子和卵子质量。慢性病女性患者孕后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死胎、死产等。慢性病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将病情控制后再计划怀孕。
4、谨防感染性疾病
孕前要谨防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必要时进行预防免疫接种,避免一些病毒及细菌的感染。
5、合理用药
药物致畸是造成先天性畸形的一个重要原因。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些药物代谢、排泄比较慢。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应当既考虑疾病本身对生育的影响,也要考虑药物的影响。有些中草药或非处方药也会影响生育质量的。对使用长效避孕药者建议停药6个月后怀孕;使用短效避孕药者建议停药3个月后怀孕,自然月经来潮1-2次后再怀孕。
因此,计划怀孕前几个月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权衡利弊下使用。
三、二胎备孕需要做好哪些生活行为准备?
一些打算生二胎的妈妈,生活条件与一胎受孕时比较,明显改善,搬了新居,体重日渐肥胖,这些能否成为影响二胎备孕的不良因素呢?
1、环境准备:
l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在计划怀孕前尽量避免接触X线等放射线、重金属、油漆、杀虫剂、化工产品等引起生殖毒性的有害物质。
l避免接触废气。尽量避免去汽车尾气集中,通风不好的地方,尽量避免居住在化工厂附近。
l 保持居室通风。长时间门窗紧闭的空间会积聚大量二氧化碳,以及装饰材料释放出来的甲醛等有害物质;且空气无法流通,有利细菌滋生、繁殖。
l避免装修污染。新装修的房屋内的异常气味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物质,通常存在于人造板材和新油漆的家具中,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和胚胎毒性。
l 远离噪声。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源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音及生活噪声等。
2、保持健康体重:
减肥过度几乎是所有女性难以怀孕的重要原因!然而快速减肥特别是通过大剂量服用药物、或不正常的饮食方式减肥者,很容易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产生不良影响,引起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减少和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的症状,造成排卵障碍,形成不孕症。因此,需保持健康体重。
通常采用体质指数作为衡量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正常体重标准范围是18.5~23.9。 体质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18.5为体重过低。
肥胖或体重过低都会影响内分泌,影响精子和卵子发育、成熟,降低生殖能力;体质指数异常者孕晚期胎儿死亡或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率较体质指数正常者高;体质指数异常孕期并发症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加。
体质指数异常需要排除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柯兴综合征等疾病。
3、促进健康行为
l 不吸烟,包括不被动吸烟。长期吸烟可以使男性精子质量变差,致使女性不孕、自然流产、畸胎等。
l不饮酒,酒后怀孕尤其是酗酒怀孕可能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多器官畸形(酒精综合征)。
l 远离毒品和成瘾性药品,不吸毒,不使用成瘾的药物。
l 衣裤宽松,少蒸桑拿。女性长期着紧身衣裤易导致生殖器感染,可能影响怀孕;男性频繁蒸桑拿、长期着紧身衣裤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l少用化妆品,口红、有祛斑功能的增白霜、染发和烫发剂孕前慎用。
l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
l注意口腔卫生,牙周感染的细菌可进入孕妇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早产、胎死宫内。
l 适量运动,建议孕前进行适宜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l调整心理心态,不要过于迫切地在某个时间内一定要怀孕,欲速则不达,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内分泌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排卵及受孕。建议顺其自然,则可水到渠成哦!
四、高龄孕产妇二胎备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胎”政策颁布后,很多曾已经放弃生产的高龄妈妈也开始计划妊娠,想抓住这个好机会,能受孕生产坚决不错过,那么,到底高龄妈妈备孕该注意什么呢?
1、何谓高龄孕产妇?
35岁以上孕妇则属于高龄产妇。
2、高龄孕产妇备孕,存在的风险常见哪些?
l怀孕几率降低:高龄妇女的生育能力下降,会出现不排卵或排卵周期不规律的情况,受孕能力下降;
l 自然流产、早产的几率增加;
l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高;
l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慢性肝炎、肾病、胆结石、心脏病等合并症会增加。
3、高龄孕产妇哪些情况必要时须做产前诊断?
一般建议35岁以上的产妇应做产前诊断,因为35岁以上,胎儿发育异常的几率是会增多。,例如研究显示,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发生率随母亲年龄增加而增加,母亲25-35岁发生率为0.15%,35岁以上为1%-2%,≥40岁为3%-5%。
此外,如果孕妇有如下情形之一者,需要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检查:
l 羊水过多或过少;
ll 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
l 孕早期时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
l 夫妇一方患有先天行疾病或遗传性疾病,或有遗传病家族史;
ll 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
4、 高龄孕产妇容易出血哪些妊娠合并症?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l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怀孕后血压≥140/90mmHg者,对母体除影响血压升高、尿蛋白、多器官功能损害外,还可引起死胎、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l 高血压家族史、高龄、体重指数(BMI)>24 Kg/m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前次妊娠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及肾病患者、双胎、羊水过多、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等为发病高危因素。
l 预防措施:适度锻炼,合理安排休息;合理饮食: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及热量,不限制食盐;补钙;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血压异常。
(2)妊娠期糖尿病:
l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如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或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产伤、难产等多种围生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子代肥胖、代谢性疾病发生率也增加。
l年龄>35岁,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不明原因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巨大胎儿史,多囊卵巢综合症,孕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等为发病高危因素。
l预防措施:适度锻炼,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
(3)早产、胎儿生长受限: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可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故早期筛查,早期发现相关疾病是预防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关键。
五、剖宫产后妈妈二胎备孕需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次怀孕,一些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了剖宫产的妈妈在询问,难道这样就此失去了二胎顺产的权利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怀孕剖宫产后的二次怀孕,孕妈咪们会关心的问题吧!
1、何谓瘢痕子宫?
行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剔除后的子宫称为瘢痕子宫。
2、瘢痕子宫备孕存在的风险?
瘢痕子宫妊娠过程中,可能出现瘢痕妊娠。瘢痕妊娠是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原来的剖宫产手术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其发病病因不明,但是危险极大,在行人流、清宫术时会发生突然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国外报道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女性的瘢痕妊娠发生率为1:1800~1:2216,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瘢痕妊娠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此外,还可能出现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瘢痕破裂等并发症。
3、瘢痕子宫妊娠后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怀孕后孕早期需在专科医院进行B超检查,排除有无瘢痕妊娠可能。出现瘢痕妊娠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其次,需定期产检,向产检医生提供既往手术详细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最后提供上次住院出院小结以供评估。
第三,注意自数胎动,如出现胎动异常、腹痛、阴道流血及时就诊。
4、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能否顺产?
如果孕妇原本是可以自己生产的,但在生#$胎的时候,由于一些可变的原因,比如孕妇本人怕痛、胎儿有窒息的风险、胎位不正等情况导致剖腹产的,在第二胎生产的时候不一定需要剖腹产,因为在第二胎分娩的时候,不一定会遇到这些导致剖腹产的原因。
因此,经医生评估后,瘢痕子宫孕妇既往剖宫产原因不复存在、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子宫瘢痕厚度3mm以上、上次剖宫产距今2年、非古典式剖宫产术后恢复良好者在严密的监测下可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子宫破裂风险约3-4%左右。
但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肌瘤较大穿透子宫者不宜阴道试产;两次以上剖宫产者不宜阴道试产。
5、 哪些因素有利于瘢痕子宫阴道试产?
有阴道分娩史、年龄<35岁、自然临产、非巨大胎儿、非肥胖孕妇、无难产史者为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或顺产的有利因素。
6、第二次生产还是选择剖宫产,对妈妈和宝宝有危险吗?
不会,再次分娩应以剖腹产为宜。第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怀孕的妈妈,第二次分娩有80%做剖宫产,这比阴道分娩安全。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要选择适当。一般在妊娠38-39周之间比较合适。只要胎儿发育成熟,便可进行手术,不必非等到临产才做手术。
另外,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书中出血发生率会增加,包括麻醉风险、术后腹腔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