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会遇到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在宝宝出生2周后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加深,到一定程度时维持在一个水平。
02 母乳性黄疸的表现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不会影响宝宝的体格生长和器官系统的发育,除皮肤有轻到中度黄染外,几乎没有其他临床症状。
母乳性黄疸,要在排除了感染以及其他的肝脏疾病后才能确诊。因此,宝宝一旦确诊为母乳性
新生儿黄疸并不简单,这些知识务必了解!
黄疸,不需要特别治疗,大多数宝宝的黄疸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然消退,并可继续吃母乳。
小贴士
生理性黄疸与母乳性黄疸发生时间可有重叠,故有时难以区分。
也有极少数宝宝的母乳性黄疸很重,需要进行治疗。
03 出现母乳性黄疸如何应对?
对于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要科学对待,建议:按需哺乳
(频率≥8次/24时)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母乳性黄疸。妈妈可以频繁喂养宝宝。
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
不应中断母乳喂养,因为短期中断母乳喂养会对长期母乳喂养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哺乳期妈妈的泌乳量,进而影响到长期的哺乳效果。
诊断明确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
如果宝宝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满意,大小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则不需要治疗。
当宝宝胆红素升高,达到了需要光疗的标准时,可以接受光疗。在光疗的间歇期,妈妈应坚持给宝宝母乳喂养,并照顾宝宝。
出现严重的母乳性黄疸
如果妈妈太担心,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停止母乳喂养一段时间(3~5天),待黄疸有所消退后,再重新母乳喂养。重新母乳喂养后,有一部分宝宝就不再出现黄疸,如果又出现黄疸,一般比之前要轻。如果黄疸加重,再考虑换成配方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