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虐待,是指儿童看护人对儿童的故意伤害或伤害威胁。一直以来儿童虐待问题屡见不鲜。躯体虐待是儿童虐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但有一种虐待形式也是经常出现,却很少被我们重视——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
是指父母或看护人等经常对孩子恐吓、侮辱、指责、轻视和孤立等,漠视孩子的情感需要,看护人向儿童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儿童有缺陷、不被爱或不被需要。
看护者对儿童情感虐待常见的行为
▶拒绝–拒绝承认儿童的价值及其合理性的需求;拒绝对儿童表现出喜爱、肯定或表扬。
▶孤立–否定儿童的正常社交经历和同伴/家庭关系,给孩子创造一种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一些父母可能拒绝陪伴孩子,使孩子没有正常的家庭互动。
▶恐吓–言语攻击/威胁儿童或其所爱的人或物;设定不切实际的行为期望,如果未达成这些期望就威胁儿童;让孩子感到不安全;创造紧张的气氛。或用体罚物品进一步恐吓孩子。
▶忽略–未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剥夺其基本的刺激和互动。
▶堕落–鼓励儿童进行破坏、反社会或性剥削行为,强化儿童的离经叛道行为。
▶言语攻击或唾弃–辱骂;讽刺挖苦使儿童自尊受挫和负性自我形象受到强化;当众羞辱孩子。
▶过度施压–对孩子行为和成就的期望过高;批评与年龄相适应的行为是不适当行为;将孩子的行为与其他孩子相比较,并认为“比不上别人”,导致负性自我形象和行为紊乱等等。
情感虐待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这些情况经常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很多父母/看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批评已达到了对儿童造成伤害的程度。
遭受情感虐待的儿童不仅在学习成绩、记忆和学习能力上表现出问题,而且可能出现情绪紊乱(焦虑、抑郁、激越、恐惧)、社交退缩、离家出走、发育延迟、物质或酒精滥用,或者出现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和贪食)。
现在人们对情感虐待的关注不足,是因为情感虐待的影响是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步变得明显。
情感虐待的主要远期影响包括:
对成年期生活适应不良、低自尊、婚姻和育儿困难、精神障碍(抑郁、焦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物质滥用和自杀意念。
哪些家庭容易发生情感虐待
当父母存在家庭暴力或有争议的离婚、缺乏育儿技巧或经验、存在物质滥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工作中的压力或紧张导致对孩子缺少支持;当孩子是不想要或计划外的、被社交孤立的、智力或情感存在缺陷的,这些情况下情感虐待发生风险高。看护人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几点
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或者其他看护人不要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情感虐待,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注意:
情绪管理:学习自我情绪管理,通过放松、做运动等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不把负面或不良情绪转移发泄到儿童身上,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要爱孩子、接纳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避免拒绝、孤立、恐吓、忽略、放纵、语言攻击等行为对孩子带来的伤害。
看护人包括家长、老师等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情绪的变化,要及时到心理科、精神科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