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周】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要教什么?看看心理科医生的解读和指导

日期:2020-05-27

随着社会上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曝光

很多家长们也开始反思对孩子的“性教育”投入太少

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地给孩子性启蒙呢?

小熊医院心理科医生

总结了一份学龄前儿童性教育内容指南

希望能够帮助迷茫中的宝爸宝妈们~

你了解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阶段吗?据研究表明,

约2岁半时,儿童已具备识别男性与女性面孔的能力。2-4岁的儿童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会使用性别代词“他”和“她”,且可确定自己的性别。这时候,孩子会主动了解爷爷和爸爸是男的,妈妈和奶奶是女的。孩子可能注意到爸爸和妈妈在身体上是存在差异的。多数儿童还会玩一些通常与其性别相符的玩具和游戏。最初,儿童可能认为性别是可变化的,到5-6岁时,其对性别的看法会更加固定。

细心的爸妈会注意到,在儿童阶段,孩子也可能不知不觉的出现“性探索”的行为,学龄前的孩子更是热衷玩“结婚”或“医生检查身体”等性游戏。

由于幼儿的性别意识在学龄前期开始急速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对于学龄前儿童应该如何进行性教育呢?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程度有限,所以我们应该从他们能理解方面着手。

以下列出了一些可以在学龄前期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内容:

出生教育: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而不是垃圾桶,比如在遇到怀孕的阿姨时,可以告诉孩子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从而告诉孩子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各种动物、植物是如何出生的,知道生命的珍贵。

性别教育:告诉孩子他/她是男生还是女生,那男生和女生身体上有什么区别,这里推荐一种方法——亲子共浴。通过亲子共浴,孩子和我们会看到彼此的身体,从而最直观的了解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同。

认识及保护隐私部位:告诉孩子平时内裤和背心盖住的地方是不能给别人看,更不能被别摸,偷看和摸别人的也不行。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异性的公共澡堂或厕所。对于隐私部位的保护也需要及时教授孩子,比如必须用干净的手去触摸自己的生殖器;不能用笔或者其他物品去玩生殖器;不可以在公共场合摆弄生殖器等。

教会孩子与人沟通:告诉孩子,发生以下这些情况,一定要告诉信赖的家人/老师:有人看或是碰了你的隐私部位;有人给你看或是让你碰了他们的隐私部位;有人给你看了带有隐私部位的图片或是电影;有人对你做了奇怪的事或是你觉得奇怪的事。

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时,我们可以多利用绘本。通过图片及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各种难以描述的场景。

在这里我们推荐几本绘本:《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讨厌,别摸我》。

性教育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他/她应该接受到的性知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