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小儿秋季食疗菜谱(一):脾虚、肺虚、肾虚型

日期:2019-09-23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配方来预防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食疗充分运用了食物性味、功能,使食物充分发挥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的功能。

按阴历计算,每年自立秋至霜降(约阳历8月8日—10月24日之间)为秋季节气。本期和下期文章将推荐各体质类型的秋季保健汤膳,适合秋季当季服用。

建议服用频率:每1-2周/次。

建议服用时间:非生病状态下,消化功能良好时服用。

一、脾虚型小儿秋季食疗

四君猪腱汤

材料:猪腱肉100g,党参5g,茯苓10g,白术5g,山药(干)15g,蜜枣1枚,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猪腱肉洗净、切块;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蜜枣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健脾益气。


淮莲鹧鸪汤

材料:鹧鸪半只(约150g),山药(干)15g,莲子10g,蜜枣1枚,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鹧鸪洗净、切块,飞水去掉腥味;山药、莲子、蜜枣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补五脏,益气力,健脾化湿。

二、肺虚型小儿秋季食疗


花胶炖鸡汤

材料:花胶(泡发好的)50g,鸡腿肉150g,瑶柱15g,香菇1个,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花胶、香菇泡发,切块;鸡腿肉洗净、切块、飞水去掉腥味;珧柱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滋阴固肾,健脾益肺。


玉竹鹧鸪汤

材料:鹧鸪半只(约150g),玉竹15g,陈皮3g,蜜枣1枚,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鹧鸪洗净、切块,飞水去掉腥味;玉竹、陈皮、蜜枣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补五脏,益气力,润肺化痰。

三、肾虚型小儿秋季食疗


虫草花鸡汤

材料:鸡腿肉150g,虫草花10g,枸杞5g,红枣2个,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

鸡腿肉洗净、切块,飞水去掉腥味;虫草花、枸杞、红枣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补益肺肾,滋阴养血。


香菇海参汤汤

材料:海参(泡发好的)50g,瘦肉100g,瑶柱15g,香菇2个,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

海参、香菇泡发,切块;瘦肉洗净、切块;珧柱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养血。

治未病专科介绍 

诊疗内容

我科集全体医师之临床经验,结合岭南地区特点,分析总结出九种常见的小儿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型、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阴虚型、阳热型、痰湿型、脾虚湿滞型、特禀型。

中医师根据小儿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确定体质类型,提供体质分型分析,包括病因病机分析、易患疾病总结及调理原则;提供个体调理方案,包括生活起居注意事项、食疗药膳推荐、膏方调养、小儿推拿、足浴、艾灸、穴位贴敷、埋针、常用的调理中成药等。

适宜人群

适合所有“亚健康”的小朋友哦!但不适合急性病及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小儿就诊。如果你们家的宝宝出现经常感冒、咳嗽、厌食、便秘、遗尿、夜啼、生长发育迟缓、多动抽动、过敏症等情况,想全方位调理身体时,小儿“治未病专科”值得你拥有。

· 专家介绍 ·

杜洪煊 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李蔷华主任、杨京华主任、邹晓音医师。曾于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推拿科学习,跟诊多位名医。学术上崇尚药推结合,擅长运用中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发热、感冒、咳嗽、厌食、疳证,夜啼、抽动症等常见病及小儿体质调理。擅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发表《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林季文主任中医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学术经验》、《许尤佳治疗小儿慢性便秘经验》等论文多篇,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编书1本。

杨向娜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王丽清教授、陈晓刚教授。曾先后于越秀区儿童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具有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泄泻、厌食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曾主持课题《中药“神曲”治疗小儿泄泻60例疗效观察》,参与多项中医儿科相关课题,发表多篇国家级期刊文章。参编教材《中医儿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来源:公众号广州妇儿中心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