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胃口突然下降,这是咋回事?
1岁以上,叫“厌食”;
1岁以下,叫“厌奶”。
厌奶表现
之前明明吃得好好的,胃口大大的,也吃得高高兴兴的,近期莫名其妙地奶量少了,胃口小了,也吃得不开心了。
有人认为,4-6个月大的宝宝,可能存在一个“生理性厌奶”期。
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
不吃奶,那岂不是“天”都要塌下来了哈
所以,厌奶就是厌奶
没有“生理性厌奶”的说法!
厌奶的原因
厌奶的现象确实不少见,究其原因确实复杂且多样:
▷▷疾病原因
这应该是最、最、最主要的原因。常见疾病如
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以及其他各系统急、慢性疾病均可能导致奶量下降,出现“厌奶”的现象。
当然,如果有疾病状态,一定还会出现该疾病的相应症状或临床表现,如发热、呕吐、便秘、腹泻、腹胀、咳嗽等。
▷▷非疾病原因
• 不喜欢奶嘴:
奶嘴太大、奶嘴太小、奶嘴太硬、奶嘴太软、奶嘴太短、奶嘴太长、奶嘴味道不纯。。。。。。
哇,反正可以“说”出一大堆不喜欢奶嘴的理由(尽管宝宝不会说,但不代表人家没这个心思)。
• 不喜欢奶粉:
习惯了妈妈乳汁的味道,或者习惯了之前奶粉的味道,或者存在隐匿型的牛奶蛋白过敏。。。。。。
宝宝不喜欢奶粉的原因也可以说出一箩筐。
• 喂奶/配奶的方式方法不对:
奶瓶的角度对不对?喂奶姿势对不对?
细节决定成败,别小看,宝宝虽小,但人家也是有个性、有品味的。
• 吃奶的环境不对:无论是吃奶还是今后的就餐,还是要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相对安静的环境,
特别是对于一些好奇性大的宝宝,周围有声响、有走动、有好玩的,便停止吃奶,这些似乎比吃奶有趣多了。
• 对家长的强迫手段表示“强烈”抗议:
不少家长在喂奶过程中,不关注宝宝的心理,采用机械、简单而粗暴的强迫手段,那只能适得其反,人家宝宝也是有脾气的、有个性的。
• 家长的反应执行力太差:
宝宝哭了,到底是饿了、困了、排便了、不舒服了?家长不懂,无法辨别,反应执行力太差,只要听到哭声,便喂奶,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喂奶方式,不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喂奶方式,也只会导致宝宝的反感与反抗。
• 母乳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母乳的质与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母亲的身体状况,母亲的饮食、休息、心情以及睡眠,甚至可以引起母乳的味道发生改变。
• 食物转换不及时:
到了4-6个月,宝宝的生理成熟度已经做好可以尝试半固体食物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了,但家长还是继续喂养液体食物;或宝宝月龄越来越大,牙齿也越来越多,食物性状还是又稀又细、一成不变,没有挑战性和新鲜感。
厌奶不外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但出现厌奶,一定是有原由的,别轻视不理。
厌奶处理原则
简单——见招拆招
▷▷生病要及时就医,治疗疾病。
▷▷非疾病因素
,得用点心分析其原因,见招拆招。
• 喂奶姿势要正确舒适;
• 判断奶嘴大小是否合适;
• 不要随意高频率更换奶粉;
• 配奶的方法要科学,包括水温和浓度;
• 及时、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转换;
• 吃奶过程实际上也是大人和宝宝沟通最好的时机,别错过;
• 从五个方面保证母乳的质与量,即吃、喝、玩、乐、睡;
•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交给专业人员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温❤提示
判断奶嘴大小是否合适:
泡好奶之后,轻轻地将奶瓶倒过来,奶流出来是否一滴接一滴(1秒钟1滴的速度)。
来源:公众号儿童营养刘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