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过敏性鼻炎小患者的生活护理(二):衣食住行注意事项

日期:2019-04-29

过敏性鼻炎小患儿多是

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主要是肺脾肾气虚或阳虚

风寒湿邪外扰所致

所以这类患儿应该避免风寒湿之邪

保护阳气,增强正气

平时生活护理也由此入手:

1

避风寒湿邪

避风

“风为百病之长”,正常的风是六气之一,即徐徐微风,是自然界正常存在的。中医所说的风邪,主要是指导致人体生病的风,何为致病之风?大风、狂风、阴风等等都是。过敏性鼻炎患儿不是不能吹风,而是要避开在大风中停留,在阴风中睡眠,秋冬季节的大早晨和晚上饭后少外出玩耍受风,出汗后不要面对风扇直吹。

避寒

不能受凉大家都知道,特别是上背部、腹部和双足更需要注意保暖。背门为何不能受凉,之前我的文章已经提过,在此不再重述;腹部为脾胃中焦所在之地,小儿脾常不足,腹部受凉,则脾胃受损,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失调,水湿内生,化为痰湿之邪,循经上传到鼻而发病;双足是离心脏(心属火)最远的部位,是阳气较弱的地方,所谓“寒从脚生”,所以双足阳气不足容易受凉而生病,因此需要保暖。

如何知道小孩是否已经穿够衣服?(这是婆媳经常争吵的问题),不能简单摸摸小儿的手暖不暖来判断,因为过敏性鼻炎小患儿多阳气不足,阳不达末,遂四肢会欠温,所以应该以躯干部特别是后背是否暖和来判断。一般来说,小儿比成人穿多一件衣服就够了,冬季节多一件毛衣,春秋季多一件小背心即可。

避湿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黏滞,其致病具有缠绵难愈的特性,所以湿邪重的鼻炎患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如何避?——不淋雨,不玩水,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不吃粘腻难消化的食物,不大鱼大肉,不过饱,因为这会增加脾胃负担,脾胃不运,则痰湿内生。

2

保护好肺脾肾的阳气

饮食上如何调养体内阳气?

首先是要忌吃生冷的食物(雪糕、酸奶、豆腐、雪梨、西瓜、马蹄、绿豆、饮料、青菜汤、凉茶等),这些都是伤阳之物,特别是伤脾阳。这里要重点讲讲凉茶这个东西,老广喜欢喝凉茶,但大部分小孩子都不应该平常无病状态下饮用凉茶或寒性药物(例如七星茶、五花茶、菊花茶、板蓝根颗粒、夏桑菊颗粒等)。特别是一些家长,孩子大便干燥,觉得就是上火,遂给予凉茶通便,其不知道,大便干燥常见的证型有胃肠积热、阴虚肠燥、脾虚气弱、脾虚积滞等等,前者喝凉茶是有效对症的,后三者则会加重脾虚,长喝凉茶会导致恶性循环,病情加重。

空调的使用

空调产生的是“非时之气”,属寒带风,过敏性鼻炎患儿肺阳气虚,卫外不固,腠理(毛孔)多疏松,易受外邪侵袭,空调的寒气如若加上患儿背后的汗湿,形成的寒湿之邪反复刺激机体,损阳伤气,是疾病反复难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夏天尽量少吹空调,特别是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例如房间开空调了,客厅没开,减少在房间与客厅间来回走动;在外面玩耍出了一身汗,进入商场饭店等空调强劲的地方,记得先把背后的汗水擦干;夜间尽量不要通宵使用空调,半夜气温下降时可以考虑关闭空调,改为摇头风扇,如需通宵空调,建议温度调在28度左右(非鼻炎的正常小儿可以降到26度左右),此外空调应每年开始使用前,深度清洁一次。

避免滥用和过早使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抗生素属于寒性之物,既能杀菌,亦能伤阳,滥用和过早使用抗生素,损及体内阳气,无力驱体内之寒湿彻底外出,产生伏邪,留下祸根,症状可能暂时消失,但伏邪未除,则易有反复。这与西医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2016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呼吸学会年会有一项研究显示:儿童早期抗生素暴露会增加过敏风险,与接受一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相比,接受2个疗程治疗的婴儿同时发生2种过敏(湿疹和花粉过敏)的风险更高,主要的原因推测是与抗生素改变了婴幼儿的肠道菌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削弱婴幼儿的抗过敏反应能力。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患儿平时不宜过饱,特别是晚上,不要养成宵夜的习惯,睡前吃面包、蛋糕、喝奶等,3岁以上的孩子尽量睡前不喝奶。不要过暖,穿太多导致出汗,一来容易受风受寒发病,二来汗液属于津液,不断流失导致体内阴液损耗,阴阳失衡,出现阴虚阳亢之证,导致唇干咽痛,发热便秘等上火症状。冬季时,对于部分睡眠时因盖太多太厚,散热不好,患儿掀被子的情况,建议使用睡袋,如患儿不愿使用睡袋,可以穿多一件毛衣睡觉,被子则改盖薄一点的。

3

增强正气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了正气的重要性,只要人体内正气充足,那外部各种邪气都难以侵犯人体引起疾病。所以过敏性鼻炎小患儿应该提高“正气”(即提高免疫力),常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加运动——跑步、踩单车、滑轮、篮球、跳舞、跆拳道等都是趣味性很强,很受孩子欢迎的运动,但鼻炎发作期间不适合运动,特别是游泳。平时也可通过食疗进行调养体内正气,五指毛桃、黄芪、党参、太子参、山药、芡实、莲子、玉竹、陈皮、茯苓等等都是常用的煲汤或煮粥的药食材。

专家介绍

邓健

副主任中医师,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师从刘晓玲教授,《金匮要略》专业,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运用经方治疗疾病。临床主张内服中药,外用理疗的内外并治学术观点,主治慢性咳嗽、哮喘、鼻炎、厌食、疳积、反复呼吸道感染体弱儿和免疫系统疾病调理。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治未病专业和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公众号广州妇儿中心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