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关于“哥哥争宠烧弟弟”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虽然其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大孩因二孩而产生过激行为”的案例着实让人不禁思考:两个孩子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化解两个孩子间的“爱恨情仇”?
“同胞竞争”属正常现象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同胞竞争”。第一个孩子在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都会有一定的失落感和嫉妒感、以及排斥感,甚至会有一些明显敌意的情绪和举动(5~6岁左右的孩子尤其明显)。例如:经常哭闹;觉得自己被冷落或者遗弃;发怒、不讲道理;呵斥弟弟妹妹;趁父母不在的时候欺负或者掐打弟弟妹妹等。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本能“同胞竞争”现象: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和成长资源,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
“同胞竞争”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但也不要完全无视,关键在于坦然应对,做好对大宝的解释、安抚与心理引导。对于弟弟妹妹的出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自我调整和适应,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敌意”会越来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同胞间的情感,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所谓“手足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妥善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注,要“一碗水端平”。
谨防大宝同胞竞争障碍
造成同胞竞争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成长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孩子大多数属于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基本上是“4+2+1”型。当一个新生命降临后,家人就会每天关注着他,谈论着他的种种变化,话题与焦点永远离不开孩子。慢慢地,有些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一旦大人们不以自己为中心,就会大声喊叫或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或者选择沉默而心生怨恨,产生排斥的情绪。
家长自身言行不当。一些年轻父母准备要第二胎时,关注点可能暂时会从“老大”身上离开,忙于做各种准备工作。他们往往会忽略“老大”的感受,在“老大”面前谈论即将到来的新生儿,为新生儿准备各种日用品。殊不知,此时“老大”的心已经被伤害了,他会感觉新生儿抢走了爸爸妈妈的爱,自己不再受关注了。
周围的不良影响。孩子周围的人中,如同学、邻居可能存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他们生活中的不愉快状况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第一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家庭中,家长如果重男轻女,冷落大女儿,这种现象被孩子看到就会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自己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另外,一些大人逗孩子,会对孩子说:“有了小弟弟(妹妹),你爸妈就不疼你了。”在许多时候,成人的这些语言无形中给大孩带来了“被竞争”的压力,得到“如果自己不够好就会被取代”的信息,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
“平衡爱”建幸福四口之家
1、从小培养孩子接纳分享的意识。作为父母,首先,不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懂得谦让、乐于分享的意识;其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让孩子体会到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快乐的,形成开朗、阳光的性格;再次,有意识地给孩子讲手足情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如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个弟弟》就很生动有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故事的阅读中慢慢形成一种期望,希望自己也有个弟弟或妹妹。
2、引导孩子主动接受。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准备要第二胎之前,召开家庭会议,向孩子说明这件事情。父母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时常会感到孤单,当看到别人有兄弟姐妹时就会很羡慕。然后进一步解释父母工作很忙,如果有个弟弟或妹妹,就有人一起玩,而不用父母陪着了等等;其次,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当孩子有反常情绪或举动时,父母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再次,让孩子参与迎接老二的整个过程。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给新生儿准备东西的过程,并以新生儿的口吻与孩子对话,增加孩子的参与感与责任感,使其不会有置身事外的感觉。
3、排除周围的不良影响。制止身边人的“恶语”。对于周围人开玩笑的话语,父母要及时制止,让孩子不受其干扰。
来源:生育百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