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人生的头三年最应该教宝宝什么东西?
好像幼鸟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会移动的生物,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并紧紧跟随。过了这个阶段幼鸟就不再能学会这样跟随了,这叫做动物的印刻行为。人类也有类似的发展阶段,叫做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儿童某种特殊能力或行为出现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期中,个体对于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一些习性学家认为,人生的前三年是对他人社会性反应和情绪反应发展的敏感期。也就是说,在人生的头三年,我们对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结最敏感。
如果在头三年没有什么机会得到这种刺激,就会发现孩子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很难结交亲密的朋友或者与他人发展亲密的情感关系。
通俗地讲,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应该尽量教会他以下内容:
1、发展亲情和朋友等亲密关系;
2、与人良好互动的社会性;
3、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
4、基本的情绪控制和合理发泄情绪等自控力;
5、社会秩序感和基本道德感。
从实际角度看,如果一个三岁前的孩子表现出以下行为特点,说明他今后将会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发展:
1、常常能与同龄人良好互动;
2、大部分时间受人欢迎;
3、情绪一般都是稳定的;
4、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和家庭秩序;
5、往往对人友好礼貌且大方得体。
三岁前的孩子如果有以下行为特征,尽管孩子聪明反应快,家长也应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和教导,必要时应求助于专业人士:
1、大部分时间不能与同龄人友好共处,喜欢无故打人,抢夺;
2、缺乏安全感,严重恋物或过分依恋某一个人;
3、情绪波动大,常用大哭大闹,打家长来代替表达;
4、情绪冲动,缺乏克制力,任性自私;
5、缺乏规则和秩序,如随地大小便,横冲直撞满地打滚,不懂礼貌。
结语
俗话说,三岁看到大。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在三岁前基本形成。如果此前不及时指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今后孩子的问题行为将会放大并稳固下来更难纠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熊孩子——三岁就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敏感期和窗口期。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智商高、聪明、反应快,将来他的行为习惯和情商方面就能自动良性发育。智商和情商是两回事,高智商犯罪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现实是在我们国家的家长中,重智轻德的早期教育偏见还普遍存在,这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认识误区,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非常不利。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终身的,也需要一定的发展基础,而早期的发育,应更加集中在孩子的情商发展和社会性训练上来——这样孩子将来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来源:懂儿方知如何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