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添加固体食物
上次的文章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如何为宝宝添加辅食。当宝宝慢慢适应半流质的辅食后,家长们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宝宝适当的“咬”牙“切”齿的机会,帮助宝宝的咀嚼能力正常发展。
宝妈:宝宝虽然1岁了,但现在连猪肉末都喂不进去,一吃就吐,怎么会这样呢?
小熊医生: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前面的辅食太精细了,咀嚼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口腔协调性不足,很容易出现“噎”—“吐”—“呕”三部曲。
事实上,婴儿的咀嚼能力应当从出生后7个月-8个月开始锻炼,10个月-12个月可以培养婴儿自己用勺进食。因为,5月龄左右的宝宝即出现上下咬的动作,婴儿咀嚼食物动作开始发育(与乳牙是否萌出无关);6~7月龄宝宝可接受切细的软食;9~12月龄的宝宝学习咀嚼各种煮软的蔬菜、切碎的肉类;通常,1岁左右宝宝的舌体逐渐上抬,学会卷裹食物团块,下颌的运动使食物团块在口腔内转动并送到牙齿的切面、可磨咬纤维性食物。
各位宝妈宝爸们切记,不宜以乳牙萌出的时间及萌出数量作为给婴儿进食估计食物的依据喔。
宝妈:咀嚼能力的练习这么重要,有开始练习的“黄金时间”吗?
小熊医生:
咀嚼发育有赖于许多因素,其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现在,出生后6~8月龄被认为是训练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关键期。实际操作是,引进固体食物前最好有1~2个月训练儿童的咀嚼和吞咽行为的时期。如错过咀嚼、吞咽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婴儿将表现不成熟的咀嚼和吞咽行为,如进食固体食物时常常出现“呛”、“吐出”、或“包在口中不吞”。此外,咀嚼能力差还可能与宝宝的口腔肌肉协调性差,构音不清和语言表达欠佳相关。
宝妈:
宝宝的发展进程是如何呀?
小熊医生:
4~5月龄婴儿常常吸吮手指、抓物进口、用唇感觉物体;7月龄左右有意训练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咂水,8月龄后婴儿开始学用杯喝奶、感觉不同的食物质地;乳牙萌出后开始刷牙,9月龄开始学用勺自喂,1岁后断离奶瓶,均有利于儿童降低口腔敏感性、口腔肌肉协调与咀嚼功能发育。
宝妈:
我闺蜜家宝宝从6月龄开始就自己抓红萝卜条啃了,我也想这样训练自家娃,合适吗?
小熊医生:
这位妈妈说的情况有点像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婴儿主导辅食法(baby-led weaning,BLW)”,即6月龄开始,待宝宝表现出准备自我取食信号时,父母从一开始即提供条块状食物,由宝宝自己拿取,吃到嘴里。宝宝自己决定拿什么、吃多少和进食速度。在BLW中,宝宝首先学习咀嚼,然后才是吞咽。这种辅食添加相对另类,但也有如下好处:①开发技能:自主抓取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并让宝宝拥有充分练习咀嚼的机会;②减少父母的负担:条块状的食物准备起来比泥糊状的食物方便快捷;③避免过食和肥胖:宝宝自主进食,能更好地控制进食量。然而,BLW也可能存在如下缺点:①更容易缺铁:半流质的含铁米糊并不适合作为BLW的食物,可能增加缺铁的风险,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相关报道;②BLW早期宝宝的咀嚼能力和进食技能不足,可能导致进食较少,体重偏轻;③患病时可能不适用:WHO建议婴儿患病时宜摄入充足的母乳,鼓励吃软的,促进食欲的食物。BLW婴儿在患病期间,可能需要用勺喂泥糊状食物。
综合如上内容,宝宝是否适合修炼BLW这本“武林秘笈”,需要结合宝宝的气质和秉性作判断喔。例如,同时具有体重较大,奶量较好,手抓取东西进嘴啃咬的准确性高等特征的宝宝可能适合BLW,而体质一般,手抓取能力发展较慢的宝宝可能不太适合BLW。
来源:广州妇幼保健
资料提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队列研究所魏雪灵医生供稿(聚焦妇儿—系列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