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发明以来挽救了无数感染患者的生命。但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重视。而国家也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制与宣传。但是,目前大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还是存在不少误区。一方面,一部分群众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消炎药,感冒发烧来一片;咽喉疼痛来一片;腹痛腹泻来一片……;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又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抗拒心理,担心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下面药师君就总结了几点对抗菌药物的常见误区,看看有没有您曾经掉进过的“坑”。
误区: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真菌起到杀菌的作用。事实上,引起炎症的因素有很多。一部分炎症可能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等。而只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才可以使用抗菌药物,病毒引起的感染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我们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大都是由病毒引起,并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另一部分炎症则视由高温、低温、机械损伤等物理因素或强酸强碱等化学因素,甚至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而这些炎症更加不能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控制。
误区:用了抗菌药物就要用够疗程,否则还不如不用
这个问题,药师君想问,亲,您到底需不需要用抗菌药物呢?因为准确的病原学难以获得,临床上很多时候采取经验性治疗,也就是根据患者的感染时间地点,感染部位,患者年龄以及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判断可能的病原菌。而经过经验治疗后,一般3天左右临床医生会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如果评估后不支持细菌感染,可以停用抗菌药物或者调整用药方案,这个没有问题。如果仍需继续使用当前的抗菌药物,那就继续至疗程足。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有这个疑虑的人,可能是担心疗程不足,没有杀灭病原菌,反而使细菌耐药。药师君想说,你体内的细菌是杀不完的,如果杀完了,你也差不多玩完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掌握好用药指征,该用的时候足量足疗程的用;不该用的时候,不用。
另一方面,抗菌药物的疗程是没有统一的规定的,这需要根据不同感染部位,不同病原菌,不同病情,以及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而定,这很专业……
误区:一天三次用药太麻烦了,我一次用完可以吗?
作为专业的药师,药师君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得看你在用什么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给药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般可以把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物的疗效与给药时间相关,也就是说同等日剂量下,增加给药频次疗效更佳。而把一天的剂量合在一起一次性用完,非但疗效不佳,而且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这跟把一天三顿的饭放在一顿吃了,是一个道理。但是有部分抗菌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的,#!典型的就是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这类。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药物可以一次把一天的药量用完,反而可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这个问题也很专业……
误区:我感觉好点了,用量减一半吧
您要是自己擅自减量,药师君认为不妥。抗菌药物的疗效和用量相关,冒然减量,会影响病情改善;而且,不充分的剂量是筛选出耐药病原菌的高危因素。如果您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不适,请让专业的医生或药师评估后,再作用药方案的调整。
误区:用过抗菌药物以后是不是只能用比现在更高级的抗菌药物了
细菌在与人类发明的抗菌药物的斗争中,的确发明了相当多的武器。目前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可见一斑。这是细菌与人类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尤其是控制广谱、高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不变的大原则。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患者,则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健康患者,十年八年才用这一次,在你体内筛选出耐药菌,这个耐药菌还一直在你体内繁衍生息一直影响到你下一次用药选择,这个可能性,真的不大。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者长时间住院患者,则时常会面临不断升级抗菌药物的问题。医生和药师在讨论用药方案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权衡利弊”,耐药风险和患者生命健康之间的权衡,需要您的理解。
说了这么多,您是不是觉得更晕了。抗菌药物用不用很专业,用多久很专业,用几次很专业……没个准信吗?药师君想说真正的科学就是没有放任四海皆真理的定律。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一样,每一个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患者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
但是,当您还是对抗菌药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需要帮助时,请记住,药师在你身边!
药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