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对广州妇儿中心医学人工智能成果的详细报道: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2日公布AI(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时透露,该院AI研究团队今年1月开展为期20天的AI辅助诊断。期间,AI儿科医生工作量高达3万多次,相当于一位儿科副主任医师一整年的门诊工作量,其诊断与临床医生诊断符合率高达87.4%。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数据中心梁会营博士
表示,如何理解医生的知识和语言,一直是人工智能的一大挑战。为此,该院AI研究团队利用NLP技术建立了一套病历智能分析系统,将医疗文书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和结构化,以便AI可以准确完整地“读懂”病历,并组建由30余位高级儿科医师和10余位信息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手动给电子病历上的6000多张图表进行注释,并持续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迭代。
据介绍,通过自动学习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56.7万名儿童患者的136万份高质量电子文本病历,目前AI可应用于诊断55种儿科常见疾病,准确度与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相当。在实践中,当AI诊断与医生诊断出现不同结果时,AI能通过继续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
广州市妇儿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何丽雅
认为,在临床应用中,无论从疾病的类型,还是诊断准确率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使用时,还有很多不符合55种常见病的情况,这离不开医生的专业判断。
参与开发的医疗科技团队负责人倪浩表示,此次成果的核心技术部分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医学知识图谱,对EMR数据进行解构,从而构建高质量的智能病种库,使得后续可以较容易地利用智能病种库建立各种诊断模型,让AI系统从儿科领域扩大到其他领域。
该院院长夏慧敏教授持续看好AI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空间。他指出,AI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或者年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在未来,AI可以把医生过去积累的经验变成一种规则,由规则再变成一种产品。下一步,AI医生将接受“训练”发展新技能,包括提出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和健康处方。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记者 | 陈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