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中医师:4件小事没做对,难怪孩子老是感冒!

日期:2019-01-25

时下正值冬春交替季节

感冒、流感高发

不少幼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身体日渐消瘦,令家长头痛不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中医科门诊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邓健表示,小儿年幼,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容易得外感、食伤等疾病,不过家长不必太担心,孩子不像大人有较多慢性基础病,得病后相对容易恢复。

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应该注意从衣、食、住、行全方位进行调养。科学的中医调养,在病前、病时、病后的具体调养方法有所区别。

日常没病时,衣、食、住、行这样做

第一

在未生病时,首先要

注意科学穿衣,太少太多都容易生病。建议穿100%棉的衣服,数量上比成人多穿一件薄外套或背心即可。多汗的孩子,注意勤换衣服,在背部放汗巾,一旦汗巾湿了就要抽出来。

邓健提醒家长

注意给孩子保暖,着重护住背部、腹部、足部三个部位。经常咳嗽的孩子,重点保护其背部;容易拉肚子的孩子,则重点保护其肚子,避免受凉。

第二

吃东西不可过饱。

中医常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得过多反而带来两个后果,一会加重脾胃负担,湿热内生,皮肤出汗就容易受风感冒;二会消化不良,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孩子要少吃肥肉、甜食等肥厚甜腻的食物,辛辣香燥、生冷之物,也要控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在愉悦的气氛下进食。

第三

居住环境要通风、多阳光,安静舒适。

家有反复咳喘或鼻炎的孩子,应该避免使用地毯、毛毯、毛公仔等,注意清洗空调,不要通宵使用空调,在干燥的季节建议适当使用加湿器。

第四

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日光浴

,生病时多休息减少外出,尤其是少去人多尘多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传染病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区域,以免被他人传染;特别是三甲大医院,建议小病去社区医院。

病时护理,清淡饮食+外洗退烧

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时

饮食一定要注意

清淡,清淡,清淡!!!

邓健称,

患儿慎吃4种食物:

1、生冷之物,比如酸奶、冷饮、雪糕、凉茶、除苹果外的水果;

2、高热量难消化之物:奶油、巧克力、核桃、全脂奶粉、汉堡、火腿肠、饼干、老火汤等;

3、甜食:糖果、甜品、糖水、奶茶等;

4、高敏食物:鸡蛋、牛奶、海鲜、坚果等。而比较适合食用粥水、稀饭、清汤挂面、麦片(煮),以及适量的瘦肉水,鸡肉、蔬菜、瓜类。孩子正在生病,食欲不振,不要强迫他吃。

中医把呼吸道感染分为

风寒、风热、风燥三种常见证型

适当食疗有助于疾病恢复

风寒的患儿,可以用鲜柑皮10-15g和南北杏各3-5g煮水服用。风热型,则宜用干剑花15g、北杏6-10g、1/4个罗汉果。风燥型,可以食用雪梨1个 、川贝5-10g与适量冰糖炖水服用。如果痰稠难咯出,可以服用蛇胆川贝末。

对于发热的患儿,中医有外洗方法可以辅助退烧。风寒,用艾叶、防风、荆芥各30g煮水外洗;风热则用香薷、青蒿、薄荷各30g煮水外洗。伴有咳嗽者,可加服用解表止咳药,外洗后仍高热不退者,应该考虑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退热。

病后饮食调养,重在营养易消化

孩子病后初愈,身体尚在恢复中。邓健强调,饮食要特别小心,把握一个原则: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由少到多、由清淡到浓稠。

主食适宜吃面食、粥类、小云吞、白饭、馒头等。注意水分的补充,可以喝点山楂水、猕猴桃汁、红枣汤、鲜广柑汁等。为了身体康复,还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建议从牛奶、肉类、鱼、豆腐、鸡蛋等食物中获得。

在平时生活中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不宜长期使用含有朱砂、雄黄等具有肝肾毒性成分的中成药;

2、不宜盲目喝“消滞茶”和“下火茶”:三星汤、七星茶等;

3、反复感冒体弱的孩子,需要重视免疫接种。

专家介绍

邓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擅长使用中医四大经典里的古方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疾病。从事中医儿科门诊工作10年余,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患儿超过10万人次,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获得广大家长欢迎。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和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