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很常见
但很多人不了解这种腿部疾病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血管瘤科、知名静脉疾病微创治疗专家黄建忠教授在受访时介绍了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并呼吁早关注、早预防。
全国有近1亿下肢静脉疾病患者
“静脉曲张非常常见,2014年的数据表示,中国下肢静脉疾病患病率达8.89%,有将近1亿患者,其中更为严重的静脉性溃疡占1.5%。”黄建忠教授解释,
静脉曲张的病理是不可逆转的瓣膜关闭不全。
“瓣膜就像血管的‘门’,保证血液朝统一方向流动。腿位于人体最底部,日常承受最多的压力,腿部的血回流到心脏本身就不容易,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负重等情况的发生,血管慢慢扩大,但瓣膜成年后不再生长,导致“‘门框’变宽,‘门’却不变,瓣膜无法完全关闭。”
他说,当腿部肌肉放松时,血液发生返流,静脉曲张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他介绍,患者前期腿部会表现出水肿、沉重疲劳、抽筋、钝痛、瘙痒、灼烧感、腿冷、麻木等症状,有的会出现蚯蚓状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脂质硬化,腿多动综合症等。这些早期病症较轻,
严重后会引发淤滞性皮炎,踝关节附近形成静脉溃疡,而长期慢性溃疡可能引起癌变或肉瘤,肥胖女性脚腕处还可能出现急性脂肪坏死。
此外,患者受到轻微创伤就会引起浅静脉严重出血,血流淤滞会导致血液凝结,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深静脉。
呼吁早关注、早预防腿部疾病
黄教授表示,静脉曲张的
治疗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抬高腿部等改变生活方式,或是采用口服抗炎药、穿着弹力袜等保守治疗。
但是,
保守治疗只能暂时性缓解症状,明确治疗需要进行开放静脉手术或微创手术。
然而,大隐静脉抽剥术等传统手术需要住院和全身麻醉,康复期长,会出现血肿、出血、神经损伤、感觉异常和新血管形成等并发症。而通过激光、硬化剂化学消融等微创手术则不需要住院,只需局部麻醉,更加快捷,大大节省了时间。“树老根先枯,腿就是人体的根。”黄建忠教授指出,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医学临床问题之一,但即使是很多医生也不太了解静脉曲张和其治疗方法。
“我接诊过一位美国患者,长期腿抽筋,他的家庭医生多次检查后以为是缺维生素、钙和镁,但患者补充这些元素数月之后,抽筋症状仍然没能缓解。”黄教授说,患者逐渐失去痊愈信心,想要放弃治疗。偶然机会,患者见到了黄教授,在填写症状表之后,被判断可能患有静脉曲张。经过超声波检查,发现确实存在血管返流,于是患者接受了微创治疗,一星期后腿抽筋症状就消失了。“很多人不懂这种疾病,以为腿上出现蚯蚓状血管才是患了静脉曲张”他说,但研究发现,6位静脉曲张患者中只有1位病人会出现明显的曲张静脉的症状。并且,病患往往会为腿部不适“找借口”,以为是由于怀孕、经期或是工作辛苦导致,忽视了静脉曲张的可能性,得不到及时合适的治疗。
年龄增长、多次怀孕、家族病史、职业、女性、肥胖、吸烟、滥用激素、过度锻炼等都是诱发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如果父母患有静脉曲张,孩子则是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而且现代人生活习惯不好,经常长时间坐着,医生建议每1小时就出去走一走。在腿部有轻微不适症状时,也可以通过抬高腿部、穿着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腿部压力,预防静脉曲张。
专家介绍
黄建忠
2018年11月全职加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血管瘤科。教授,医学博士、持有佐治亚州、威斯康星州和中国广州的外科医师执照;是美国激光外科专业执照医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项目负责人,美国国际外科学会成员,美国医学会、美国静脉学学会和国际血管外科学会等专业组织成员。连续数届列入美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医学医疗名人录及科学和工程学名人录,并获得阿尔伯特。纳尔逊。侯爵终身成就奖。
负责管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蜘蛛静脉等多种外周血管疾病,以门诊微静脉切除术、腔内激光、射频或机械化学消融和超声波引导硬化、美容硬化和静脉闭合等最小创伤性及最小影响的治疗手段。
出诊院区:珠江新城院区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特需门诊8号室
周三下午,一楼介入血管瘤科介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