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医学专家走进中小学校讲解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知识 “让学生群体接受正确性教育有点难”

日期:2018-11-29

随着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临近,艾滋病这个沉重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820756例,报告死亡253031例。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数据则显示,在艾滋病性传播这一途径中,异性性行为占69 .2%,同性性行为传播占21.1%。“性传播是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形式,可当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性教育时,却发现了不少的推广难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门诊主任何耀娟近日表示。

世界艾滋病日不正确的性观念容易在青少年中传播

何耀娟说,自己有一次去某中学做性教育讲座,一名初中女生听完讲座后说“这些东西爸爸妈妈都没有和我讲过。”何耀娟当时讲座的内容从“人是怎么来的”,延伸到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再到妇科疾病防治,性病的预防。

何耀娟提到,我们的整个性文化,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都是比较压抑的,所以很多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性行为,对于一些女孩来说,可能她真正与男孩亲密接触的时候才知道有性冲动这个东西。

但目前不少青少年从网络上获得大量毫无保留的关于性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是诱惑。青少年如果在网络上接触了一些比较简单粗暴的性知识,又非常想去尝试,这样的性行为可能会很粗糙,或者说安全意识不够。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把一些半懂不懂的性知识互相传播,互相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性观念广泛传播。这也是青少年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另外学校的辅导老师可能在这些方面也是教育得不够透彻。

广州7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

可开展初筛

“防治艾滋病,最重要的就是防。”何耀娟从艾滋病传播的三个渠道具体介绍了预防方式。其中在母婴传播层面,何耀娟提到几个要点:首先婚前、孕前或孕早期需要尽早确诊;在孕期发现感染艾滋病时,准妈妈最好慎重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及时转介到指定医院接受阻断。

如果有危险性行为,何耀娟建议24小时内找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买“阻断药”。“发生危险性行为之后,24小时内是最佳的阻断期,如果能在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也能达到阻断艾滋病毒的效果。”何耀娟说。

目前,抽血检测H IV抗体是艾滋病诊断的金标准,广州市现有7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H IV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后血样将送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

何耀娟谈到,现实中对艾滋病还有一些误区,“比如我们对一些性的观念还是比较回避的,现在

艾滋病的集中爆发可能是因为我们保守观念的后果,所以不要去羞于谈这个事情,越回避问题可能越严重。”

何耀娟说,虽然使用安全套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预防,但目前来说

使用安全套还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她还建议女生在包包中放几个安全套,“有人认为女孩子如果在包里放了安全套的话就是不乖。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一些危险的性行为可能发生在双方都有性冲动的时候,如果女生包包里有安全套,在关键时刻也是保护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

专家介绍

何耀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门诊副主任医师。

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取得广州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不孕不育、孕前指导、孕早期保健、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流产、宫颈病变等的诊治。擅长宫腔镜检查及阴道镜技术。参与或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撰写妇科专业论文近11篇。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 王道斌

通讯员 | 李雯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