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信息时报:胎儿患膈疝脏器“走位”医生巧补“大漏洞”

日期:2017-11-29

​新生儿的膈疝修补手术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来说已是常规手术。可小花花(化名)的情况却让专家觉得棘手。原来小花花在妈妈肚子里就被发现“五脏六腑”出现“走位”,肺和心脏被挤压得无法正常呼吸,出生后死亡率高。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三大专家团队联手手术,帮助她的脏器“归位”。

记者了解到,小花花在妈妈肚子里22周被诊断出重症膈疝。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钟微介绍,11月17日,小花花出生,由“脐带输送氧气”切换“自主呼吸”的她,马上出现呼吸困难。钟微回忆,小花花当时的情况很危险。胸腔的膈肌缺口很大,腹部脏器挤到胸腔,从而导致胸腔的心脏由左边被挤到右边,肺也被挤成一小块,肺部无法舒展正常呼吸。出生后三天,医生为小花花开展手术。钟微说,手术过程中,孩子躯干也出现“震动”。通过微创手术,医生要在不断的“震动”中,想尽办法把往胸腔窜的胃、脾、肠赶回腹腔,再用一张直径六厘米的生物膜将膈肌间的“大洞”缝补上,一针一线都在抖动中完成。

术后,小花花的脏器全部“归位”,医生预计她两周后呼吸情况会逐渐恢复。据推算,广东地区每年大概110万的出生人口中,膈疝宝宝就有200到300例。钟微表示,绝大多数宝宝的膈疝都是可以治疗的,“希望家长还是不要轻易放弃。”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易灵敏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