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小美(化名)就被诊断出颈部长了一个巨大的淋巴管瘤,而且还在不断增大,渐渐压迫气管,就像是一个渐渐被吹大的“肥皂泡”。
为了解除小美的生命危险,医生们勇闯“禁区”,在小美出生仅6天时,就为她手术切除颈部淋巴管畸形,小美也成为全国接受此类手术#!小的患儿。
在妈妈肚子里她就被肿瘤压迫气道
今年8月,29岁的孕妇苏词(化名)已经怀孕8个月了。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做常规B超产检时,医生告诉她,胎儿右侧颌面部出现异常,建议她做进一步的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胎儿的右侧颌面部有“弥漫性囊性占位病变”,经过专家会诊,最终胎儿被确诊为颈部巨大淋巴管畸形。
广州市妇儿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陈亦阳
介绍,颈部巨大淋巴管畸形又称是囊性水瘤,由于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常见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淋巴管畸形发病率并不低,每2000-4000个新生儿中,就会发生一例,但新生儿的巨大淋巴管畸形并不多见。
发生淋巴管畸形的患儿,颈部的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鼓起构成一个个囊腔,就像是一团“肥皂泡”。这些“肥皂泡”不仅大小不一,而且没有边界,包绕着面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副神经生长,像破棉絮一样渗入各大周围组织中。
10月份,苏词再次产检时,发现胎儿右侧颌面部包块增大了,胎儿的气道也受到了压迫,出生后极可能因肿瘤压迫而发生窒息。
10月27日,小美经剖宫产诞生,一出生就被立即转移到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检查显示,她的颈部淋巴管畸形已经长到了拳头大小。
经医院新生儿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小美的肿瘤已压迫气道,而且增长速度过快,必须尽快切除,不然小美的呼吸和饮食都会有困难,时刻威胁生命。
医生闯禁区为6天大婴儿做手术
陈亦阳介绍,淋巴管畸形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平阳霉素的化疗药物来治疗,杀灭肿瘤。然而,小美颈部的淋巴管瘤过于巨大,若单纯使用平阳霉素治疗,用药量太大,药物可能诱发肺部纤维化。而如果手术切除,又可能会残余肿瘤细胞,导致复发。
最终,医生们敲定了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的包块,再用药物消融残余的淋巴管瘤细胞。
然而,
在刚出生的婴儿面部做手术,困难重重。
陈亦阳介绍,淋巴管畸形的生长位置有大量面部神经,这些精细的神经一旦在手术中受损,孩子的表情肌就会瘫痪,发生面部表情不自然、流口水、串侧眼不能闭合等后遗症。
其次,肿瘤生长处还紧挨着颈部大动脉、颈部大静脉,稍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而新生儿血量不多,“每一滴血都弥足珍贵。”他表示。
幸好,最终手术顺利,4个小时后,小美的颈部淋巴管畸形被成功切除,切下的肿瘤有18*47*51mm大小,比一个乒乓球还略大。陈亦阳介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类手术的患儿平均年龄是6个月到1岁。
像小美出生6天就成功接受手术,全国还是首例。
他提醒,若淋巴管瘤增长速度过快,已威胁新生儿安全,还是建议尽快手术,越早治疗,孩子就能越快脱离危险。他表示,淋巴管畸形治愈度较高,在他做过的数百例手术中,5年复发率仅2%。
专家介绍
陈亦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类唇腭裂同期手术、唇腭裂功能性整复、鼻畸形整复、皮罗序列征的牵引成骨治疗;语音治疗;颌面部各类血管畸形、血管瘤、淋巴管畸形的治疗;儿童骨折外伤与畸形矫治,儿童颌面部疑难复杂病的诊治。
文章来源:南方+
【记者】李秀婷
【编辑】陈伊纯
【通讯员】易灵敏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