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羊城派:惊险!不锈钢筷子从一岁多幼儿眼睛插入颅内

日期:2017-09-26

9月21日,市妇儿医疗中心成功救治异物穿通伤患儿,一名1岁7个月男童因意外被不锈钢筷子由右眼插入颅脑,在急诊科、神经外科、眼科、麻醉科及ICU等多学科通力合作下,成功将筷子取出,最终化险为夷。

此惊险的成功救治案例引发广州媒体关注,羊城晚报在客户端“羊城派”以《惊险!不锈钢筷子从一岁多幼儿眼睛插入颅内》为题进行报道。

羊城派报道

9月20日下午,惠州1岁7个月的小朋友小涛在吃饭时不慎摔倒,筷子由眼睛进入颅脑,情况十分危急,吓坏了的家长立即将小涛送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21日凌晨3点,经过多学科会诊,该中心医疗团队成功手术取出异物,目前小涛情况稳定,在PICU(儿童重病监护病房)观察。专家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生活中的尖锐物品。

边吃边玩,筷子插入幼儿颅内

提起小涛受伤的过程,妈妈仍心有余悸。

9月20日下午吃饭时,妈妈用筷子插了一个肉丸,让小涛拿着吃,谁知坐不住的小志边吃边玩边跑,一不小心摔倒了,不锈钢筷子就这样从小涛的右眼眶斜插进去,筷子惊险地贴着眼球,由右眼眶到左眼底,再插入颅内,造成穿通伤。

随后,小涛被紧急送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急诊部就诊。到达时已是凌晨0点12分,距筷子插入颅脑,已经过了4个小时。

 

眼睛里插入筷子的小涛

制定应急预案,医疗团队协作成功手术

据收治医生介绍,当时小涛的神志清醒,可以自主睁眼,刺痛非常,从右眼眶外侧可清楚观察到见金属筷子插入的样子,右眼睑明显肿胀,万幸各生理反射存在,反应尚可,哭闹也可被安抚。

CT检查结果显示:一金属筷子自右眼球外下方侧穿过右眼眶内上壁穿入颅底,筷子位置双侧大脑前动脉下方,末端位置左颞叶、左大脑中动脉前方约9毫米处,周围可见金属伪影。

由于筷子经过的地方都有可能受损,其间可能涉及眼眶内视神经,掌管眼球运动的眼外肌,海绵窦,颅内血管结构等等,情况十分复杂。

院方立即请急诊科、神经外科、眼科、麻醉科及ICU等多学科会诊,多方讨论制定包括血管、神经损伤等多方面的应急预案。凌晨三点,多学科合作手术取出异物,成功抢救了小涛的生命。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神经外科主任李方成介绍,目前小涛情况趋于稳定,将筷子取出之后没有看到明显的痕迹,手术较成功顺利。

目前粗略判断,之后对眼球活动会有影响,但对视力是否有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对运动、语言感觉中枢的影响也将等到情况稳定后做进一步评估。

据ICU透露,小涛今天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

被取出的不锈钢筷子

市妇儿中心已收治两例类似案例

据悉,小志的案例虽然并不常见,但也并非孤例。

李主任介绍,截止目前,今年医院已接到两例尖锐物品造成的幼儿颅脑穿通伤。另一例发生在半年前,一名小朋友在奶奶喂饭时摔倒,筷子由口角向上插入颅底。

李主任强调,尖锐物品造成幼儿颅脑穿通伤的案例发生的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相当危险。

青少年颅骨本身较软较薄,对幼儿来说,任何地方的颅骨都是比较容易捅穿的,像眼窝、口角等部位本身比较凹陷,尖锐物品较易从这些地方突破进入到颅内。

家长应警惕孩子接触尖锐物品

对于如何避免类似意外发生,及不幸发生后家长如何应急处理,李主任也提出了建议:

首先家长应当用心看管孩子,警惕日常生活中的尖锐物品,包括筷子、叉子、牙签等,#!大限度地避免意外发生。

其次要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日常用具,拿着尖锐物品的时候,不要奔跑,避免做剧烈的运动。

如若孩子真的不幸意外受伤,一方面家长应避免自行处理,以筷子为例,插入的筷子像个塞子一样堵住了血管,家长贸然拔出后可能捅破血管,进而造成大出血,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在将孩子送往医院的途中,不要触碰异物,尽可能减小颠簸震荡。

来源:羊城派 记者陶奕燃符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