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日期:2017-03-02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时,建设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近年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互联网+技术,有效解决“三长一短”难题

2015年10月起,广东省内首家全面推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患者可以采取电话、网站、微信、支付宝、自助及诊间、出院复诊等多途径实施预约挂号,非急诊预约率提高至93.3%以上。实现有序分时段预约挂号及就诊,每次就诊省时1小时。

2015年5月起,全面实施实名预约挂号及就诊,采取建立统一号池管理、限制挂号次数、建立黑名单制度等监控措施,有效管控就诊秩序、打击黄牛党。

2015年起推行微信、支付宝、银联医程通、自助机等多途径自助缴费方式,有效缓解排队缴费时间。

2016年2月起,全国首家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切实减少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

2016年7月起,广东省内首批医保线上支付服务试点,切实解决医保病人排队时间。

规范管理行为,强化医疗质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编辑出版了《医院精细化管理》丛书和《儿内科疾病诊疗流程》、《儿外科疾病诊疗流程》、《妇产科疾病诊疗流程》、《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

2012年起全面管控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门诊补液。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4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1.47%,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24.54%,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9.5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1.834DDD;门诊补液占比从2014年的10.79%下降到2016年的1.54%。

2016年3月起开设血液肿瘤、风湿免疫和新生儿等专科日间病房,开放床位37张,开展44个儿科常见疾病的日间诊治,收治患儿2万人次。

2016年4月起设立日间手术中心,8个专科开展50种儿科常见手术,现已完成手术量近万台。

2012年8月开设NICU亲子病房,供患儿父母在病房陪护及学习护理技能,2016年共入住1290个家庭。

儿童各重症监护室从2015年4月开始在国内率先实行开放性探视,2016年共有50950人次进入探视。

医患互动提升就诊体验

据介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立了疑难病会诊中心,可由门诊医生或客服中心发起申请,可以通过电脑及手机APP登终端发起和组织多学科会诊。

产科门诊孕妇信息自动采集:孕妇通过扫描诊疗卡条码识别身份,自行测量的关键生理指标后由系统自动推送到医生工作站和孕妇手机端;孕妇通过可穿戴设备自动采集胎监仪数据,与中心信息系统实时连接。

门诊患者通过APP可以实现移动挂号、诊间缴费、预约检查、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排队叫号、医生搜索、医生咨询、就医反馈、医保结算以及医保余额查询等服务功能。

住院患者通过微信、支付宝、医患协同平台等多种系统实现在线住院押金支付、知情同意书、入院和手术及出院相关的健康宣教、住院费用和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现可推送健康教育路径421种、随访问卷93种。

信息化助力医疗服务计划改进

该中心2011年起开展电子临床路径,目前纳入管理病种98种,设置临床路径121个,其中二级临床路径28个,覆盖全院95%的临床科室。2016年入径率85.97%,完成率87.21%,平均住院日逐步缩短(2016年5.4天,2015年5.8天,2014年6.1天,2013年6.2天)。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用药、输血、手术交接、检验、病理、母乳等十九个主要的医疗流程进行闭环管理。

建立临床数据中心,通过BI对医疗质量、医院运营等关键医疗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日、周、月、季、年同比、环比及各种数据分析;与电子病历系统对接,设置预警提醒,实现追溯至个体的医务人员及单个病历功能。

推行移动护理,实现护理表单无纸化,提高了患者安全及工作效率。建立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实现远程异地专家之间语音、文字和视频一体化会诊、协作及沟通。

公益慈善解危济困

2007年至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先后与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等十余家基金会或慈善组织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救助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贫困患儿,筹集善款6000万元,救助患儿2400名,救助金额5000万元。

2013年5月建立国内首家全公益性母乳库,供危重症患儿、家庭无法提供母乳的早产儿等有需要的患儿免费使用。目前,总捐奶量约143万毫升,约271名患儿使用了59万毫升捐助母乳。

2014年8月建立内地#$家“轮椅银行”,租赁给贫困脑瘫患儿,用于重症脑瘫患儿的体型矫正。

2015年12月起,设立“易方达妇儿医疗人才培养基金”,专项资助妇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进修培训。

另外,该中心还率先在全市卫生行业启动院内志愿者服务工作,让专业指引贯穿患者的整个就医流程;与社会服务团体定期开展探访活动,为患儿提供情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