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儿科联盟——向上能转诊,向下能分流

日期:2016-10-31


日前,刚两个月大的婴儿牛牛因慢性腹泻进入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鉴于牛牛病情较重,该院启动了转诊。通过“绿色通道”,牛牛顺利地进入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儿科联盟筹备大会

如此便捷的转诊,得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7月发起组建的广东儿科联盟。组建3个多月,已有数十家二级、三级医院加入联盟,遍及广东、湖南、海南、广西、江西等省份。未来,儿科联盟还将纳入超过100家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单位。


与我院建立技术协作网络的医院遍及广东、湖南、海南、广西、江西等省份

双向转诊更畅通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1000名儿童有0.43名儿科医生,数值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广东省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00人,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矛盾。

儿科联盟的成立,直指“儿科之困”。“儿科联盟,一方面旨在协作培养儿科医生,另一方面也旨在通过双向转诊,实现医疗资源的#!优配置,缓解结构性矛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龚四堂表示。

儿科联盟出现后,疑难杂症患者向上问诊,比以前更方便了。


市妇儿医疗中心远程会诊流程与系统

这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主任崔彦芹接到了一通电话。“我们这里有一个新生男婴,存在心脏室间隔缺损。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条件,想建议家长转院到你们那里。”一所县级医院的产科医生急切地说。

“别着急。咱们不是有远程视频和线上会诊系统吗?先让我们的专家判断一下。”崔彦芹带着科里几名专家展开了线上会诊。经过一番询问、检查,崔彦芹给出了建议:“室间隔缺损的病症不算严重,建议孩子先出院,满月后再复查,到时候再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来我们这里手术。”


我院心脏中心主任陈欣欣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在线会诊。心脏中心于2015年手术量达1200例,手术成功率98.1%。重症、复杂先心病以及小于6月龄的手术患儿占60%以上,大部分是通过联盟转诊而来。

不只是向上问诊,儿科联盟也让向下分流变得更顺畅了。

佛山市南海区一名婴儿,因为一种较复杂的心脏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因年龄较小,孩子手术后出现了一种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需要康复治疗。


远程会诊现场

该院神经科在综合评估后认为,后续的神经康复治疗较为简单,当地医院完全可以承担,不需要舍近求远,花高成本在大医院进行。这一建议,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同。该院神经科还出具了一份详细的后续康复方案,以便基层医院更好地提供康复治疗。


市妇儿医疗中心党委书记耿春华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我院儿科急诊主任马文成视频通话

经济杠杆是关键

据了解,联盟正在打造的专业网络平台,能使各级医院的患者资料在线互联,建立起大型数据库,并与个人健康档案对接,实现精细分流。此外,医生还可通过平台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抢救等。联盟还已经开发出双向转诊和双向会诊的APP,有几家医院已经用了起来,有4家医院已经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了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各级领导关注儿科的发展

系统性的短缺问题,光凭儿科联盟还无法解决。不少医疗界人士认为,这还得从经济杠杆入手,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

今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扩充儿科病床,增加人员配置,医疗机构薪酬分配向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倾斜。儿科医生们希望文件精神能够尽快落地,形成实实在在的激励。

编后语: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希望通过广东儿科联盟这个平台,用规范和推广儿科的诊治和服务模式、指导和帮扶基层医生等形式提高各级儿科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通过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平台,让各层级的儿科协同发展,让广大儿童尤其是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儿童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儿科医疗服务。

(文:人民日报记者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