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全省首推“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截至昨天下午5时,该院今日已有7499人次预约。但三个院区的推行情况有所不同,珠江新城院区、妇婴院区患者和家属接受程度较高,排队基本集中在健康卡的自助发卡机以及自助发号机,儿童医院院区的自助机却遭“冷遇”,院方临时开放了4条现场人工挂号窗口。
院方表示,过渡期间内习惯了到现场才挂号的患者、家属可能会遭遇“扑空”的不便,而预约挂号成功后再在相应时间内就诊,实际上可以大大减少在医院排队等待或者“扑空”所浪费的时间。
市民在现场自助终端机操作预约取号
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摄
今日已有7499人次预约
院方表示,“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推行首日运行平稳,效果达到预期。截至前日下午5时,8日的号已经预约近6000人次,约占当天门诊量的45%;截至昨天下午5时,三个院区全天实际总诊疗人数12527人次,其中预约挂号8150人次,占65.1%;现场挂号4377人次,占34.9%。
数据显示,昨天预约挂号总人数8150人次中,通过市妇儿医疗中心微信平台预约的有560人次,通过支付宝预约3762人次,通过市卫计委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含网站、微信及电话等)预约1461人次,通过阳光网站预约444人次,通过医程通预约770人次,在医院现场通过自助机挂号终端预约301人次,医生诊间预约852人次。
截至昨天下午5时,该院今日已有7499人次预约。其中市妇儿中心微信平台预约229人次,支付宝预约3213人次,市卫生计生委平台(含网站、微信及电话等)预约1721人次,阳光网站预约659人次,医程通预约849人次,医生诊间预约786人次,出院复诊预约42人次。
院方表示,已成立现场协调指挥小组,每天将会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工作,并进行开会总结,决定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医院还将开通人工特殊通道。
推行首日 不同院区反应不同
昨天上午8时10分,记者来到市妇儿医疗中心的珠江新城院区,门口保安向进入医院的人派发印有几种预约方式的小纸片,并通知“今天起没有现场挂号,要预约”。大厅内,原有的人工挂号窗口开放了三个,仅供查询健康卡号等信息。大厅中央不见了平日等待挂号的人龙,大部分患者都集中在东南角的自助服务区,这里的七八台自助机前各排着不到10人。
每台机器旁都有工作人员指导如何操作机器自助取健康卡、预约当天号、缴费等。自助机旁还有一群“低头族”,原来是一边在听工作人员介绍一边用手机客户端挂号。
市妇儿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介绍,从昨天#$天的情况来看,珠江新城院区仅开了一个应急窗口为没有带身份证、诊疗卡无法自助预约挂号的情况进行挂号。妇婴医院院区推行的情况也较平稳。
而外地患者比例较大的儿童医院院区,全面预约挂号首日患儿家属的接受程度不及另两个院区,早上8时左右,4个本贴着“此窗不开”的人工挂号窗口不得已重开。4个人工挂号窗口前的队伍已经排到了“20分钟等候线”上。对比人工窗口前的人气,旁边的七台自助挂号机显得有些“冷清”。
医院:特殊情况将加开人工通道
昨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见不少年轻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手机APP尝试到预约挂号的便捷,但也看见有带孙子孙女来看病的爷爷奶奶,对着自助挂号机、拿着非智能的“老人手机”,一脸茫然。“他们(工作人员)教我搞这个搞那个,我也搞不懂。后来又让我给家里年轻人打电话用手机挂号,可我儿媳在老家,我打了3个电话给她,她也搞不好。”抱着孙子来看病的陈阿姨折腾了近3小时,才最终在记者的帮助下拨打12320挂上了号。
部分带孩子看病的老人认为,即使仍能学习、记忆怎么用现场自助挂号机、手机APP挂号,但毕竟年纪大反应慢,还担心一不小心按错了,耽误了孙子孙女看病。
有家长表示,毕竟现在还不是人人都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对于本身家庭困难、来自边远地区、或者有视听障碍的患者家庭,这个便民举措可能反而给他们设了更高的门槛,他们希望医院能够灵活、人性化地处理他们的需求。
而院方则表示,如果现场遇特殊情况,医院将开通人工通道。对于外地前来就医、等候时间较长的患者,会视情况临时加号,征得医生同意后由客服中心专员为患者协调。
就诊提醒:爽约三次将被拉黑
推行首日,预约挂号患者中有620人次爽约,约占7.6%。市妇儿医疗中心呼吁患者、家属尽量减少爽约,并建议比预约就诊时段提前30分钟到现场。根据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的爽约规则,爽约次数累计不能超过3次,超过3次被列入黑名单,用户将被限制预约。
有些新妈妈新爸爸不知道小朋友的症状应该挂什么科室,挂错了科室需要到医院取消号重新挂,也可以在家先咨询请教相关人员或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或者上网查询;现场挂号,要先进行预检分诊。
推行首日,部分看病的人、身份证、诊疗卡信息不一致。院方提醒,医院就诊要1人1卡,且人、身份证、诊疗卡三者信息要一致。建议看病前要确定第一次绑定诊疗卡的身份证是哪个;家里宝宝多的,记得哪个宝宝看病就带谁的诊疗卡。
对于不熟悉微信、支付宝的爷爷奶奶,院方建议可以让孩子爸妈用手机先给孩子预约挂号后,再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出门看病。爸爸妈妈可以在手机上支付诊金、药费,爷爷奶奶不需携带现金。检查出了结果,上班族的爸妈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到,一举多得。
孙新表示,预约挂号系统中#!先挂满的往往就是主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医师的号源往往比较充裕。他提醒,目前大部分患者就诊都是看多发病、常见病,建议家长不一定都要奔着“主任级”的医生去约号。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伍仞
通讯员:易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