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天空还没吐白,一辆外省车牌的医护车匆匆开进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车上是一个插着喉管、连呼吸都不畅顺的小女婴——小花(化名),她历经10小时,从福建福州到广东广州,路上还突发肺炎一直高烧不断。
三天后,即8月8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听力学)团队应用射频消融术,成功切除了松弛的软骨组织,避免小花切开气管之苦。据了解,小花术后康复良好,于27日出院。
治无可治 10小时包车赶赴广州
小花与姐姐是一对双胞胎姊妹,虽然是早产儿,但33岁的郑先生和31岁张女士双喜临门、喜得萌女,幸福之意溢于言表。然而,病魔之手不知不觉伸向了双胞胎妹妹小花。出生不久,小花就频繁出现喉喘鸣,呼吸有呼噜呼噜声,就像喉咙有痰一样,慢慢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当地医院给小花做了插喉管等处理,医生告诉小郑夫妻,小花可能患了喉软骨软化症。在ICU,小花度过了她人生最初的5个月,无法进食,每天必须插管。整整5个月,每天3、4千的医疗费用,父母卖了房花光所有积蓄都想保住这条小生命。
可惜,小花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郑先生上网搜索了喉软骨软化症相关内容,看到了去年一篇《五万元包车 跨省救爱儿》的报道,辗转间联系上了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彦球。与陈彦球博士沟通过后,郑先生决定花2万4千元从上海请一辆救护车,把小花送到广州去治疗。
“我很担心她能不能撑到广州,”郑先生回忆道,当时小花的情况很差,还插着管,路上稍微颠簸些管子移位了,小花就会很危险。所幸小花很坚强,虽然路上并发肺炎引起高烧,但经过10小时的连夜赶路,依然撑到广州。
新生儿喉喘鸣 一半以上是喉软骨软化
新生儿喉喘鸣属于先天性疾病,一般在出生2-4周后出现。陈彦球博士指出,一半以上的新生儿喉喘鸣是喉软骨软化所致,严重者会出现三凹症,呼吸极度困难,无法自主呼吸。
正常人的喉软骨即有弹性又有一定的支撑力量,松弛有度。而软化的喉软骨软弱无力,吸气时阻塞喉入口,或旁边的皱襞互相靠拢,让喉腔变窄,吸气时气流经过变窄的喉腔产生喉鸣,无法支撑婴儿的吞咽、呼吸动作。
陈彦球博士指出,80%-90%的喉软骨软化患儿属于轻中度,无需采取特别的治疗措施,只要平时做好护理,孩子1、2岁喉部组织发育完整后,这个病会自愈。“但像小花这样的重度喉软骨软化,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呼吸、发育都成问题,孩子撑不到1岁。”
切开气管太可怕!射频消融术让患儿免于切喉之苦
以往重度喉软骨软化的患儿,只有两个命运可选:放弃治疗或切开气管。切开气管主要是为了让患儿恢复正常呼吸,撑到1岁后喉软骨发育健全,再把气管缝合。然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护理难度非常高,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松弛的喉软骨如何才能变紧致?陈彦球博士利用射频消融技术,切除喉软骨周围松弛、无用的组织,让喉腔恢复应有的宽度,大大改善呼吸问题。
这项技术#!大的难点,就是如何把握切除的“度”。耳鼻喉科主任罗仁忠教授指出,周围组织切多了喉软骨过紧,无法正常关闭,吃、喝容易呛,甚至声带无法活动,但如果过分谨慎切少了,手术起不到效果,患儿的呼吸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个度的把握非常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据了解,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约耗时半小时,出血少。小花的主刀医生陈彦球博士特别为喉软骨软化手术改良了射频设备,目前正在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