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6月5日电(记者马晓澄)六一儿童节刚过不久,全国#!大的儿童医院之一——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迎来门诊历史#!高峰。多名医生受访时表示,就诊高峰也凸显出目前儿科医生培养难、收入低、压力大等职业特点,亟待引起社会关注。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门诊量397万人次,是华南地区#!大的儿童医院。自4月份以来,受天气影响,呼吸道患儿剧增,加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炎、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高发,该医院门诊屡屡突破1.4万人次,6月3日门诊量达到了15743人次的历史新高。
“面对这种情况,医院采取多种应急措施加以应对。减少休息时间、抽调住院部医生、抽调有医师执照的行政人员……现在我们的儿科医生加班、拖班非常普遍,每名医生都是在超负荷工作。”该医院内科部副主任徐翼说。
医生工作压力增大的背后,凸显了医院儿科医生短缺的窘境。据介绍,该医院近几年都完不成儿科医生的招聘计划,而且情况逐年严重,有时甚至只完成原计划的50%-60%。此外,儿科医生群体流失严重,该医院近3年来每年均有50-60名的医护人员离职。“其中大部分是儿科医生”。
实际上,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郑珊曾表示,我国内地儿科医生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只有3.9%,香港是4.2%,北美则高达10%。我国18岁以小儿童约有3.4亿人,每千名儿童只有0.34名儿科医生,参照美国每千名儿童1.45个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名儿科医生。
该医院副院长龚四堂表示,培养难、成长难、工作苦、压力大、收入低,这是造成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本原因。龚四堂强调,儿科因为是“哑科”,医生和孩子不能交流,家长往往爱子心切,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仅在上月,该医院就发生过三起伤医事件,影响了医院正常就诊秩序。
“哪个行业都一样,劳动价值能够体现的话,人才自然蜂拥而至。如果性价比低,人才自然就少,这是市场规律。”龚四堂说。
龚四堂等医生呼吁,在儿科医生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医院只能严格根据专业标准确定就诊的轻重缓急,希望家长能多一些信任、理解和配合。同时也建议政府对儿科医生给予适度政策倾斜,在待遇提高、培训机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缓解儿科看病难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