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儿中心陶建平主任获评“广东好人”:守护ICU三十年 挽救无数小生命

日期:2017-01-11



陶建平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主任,他30年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呵护孩子健康。每年,上千患儿被送至儿科重症监护室,基本上是“重症中的重症”。他“火眼金睛”,对症下药,把一个个孩子从病危线上抢救下来。然而因为先天缺陷等不可逆的疾病较多,他无异于长年身处“生死场”中,并以真情与敬业赢得了家属的尊重。



监护上千重症患儿 成治疗多面手

每天早上8点,伴随着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滴滴”的仪器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主任陶建平,开始安排夜班白班交接,巡视病房,应对突发情况。

这里多年如一日。PICU每年收治上千来自各地的“重症中的重症”患儿,因疾病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病情千变万化,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出现,这要求医生是“多面手”,随时更迭知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30载,陶建平始终充当着一个儿童“守护者”的角色。

4个月患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呼吸衰竭;1岁7个月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并发症;1岁患儿,坏疽性脓皮症,腋窝下有两个“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重症监护室的20张病床,几乎很少出现空位。陶建平的工作大部分都在这个几百平方米的重症监护室,一天来回巡视,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这些儿童,虽然看起来都很稚嫩可爱,但几乎每一个都患有重症”,陶建平说,这些孩子,安静点的会瞪大双眼,活泼的踢腿摆手,但多数患儿不能自主呼吸,因插管卡住声门,他们无法哭泣。几乎所有孩子鼻腔、口腔都填充了管道,用来维持生命平衡。

1988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筹建,从广州医学院毕业三年的陶建平也参与其中。1995年,他开始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日常医疗工作。

每年,上千患儿被送至儿科重症监护室,他们多数在1岁左右。陶建平说,因为基层医院重症监护能力加强,所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收的患儿,基本上是属于“重症中的重症”。在这里,疾病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病情亦是千变万化,这要求医生必须成为“多面手”。除了先天缺陷和感染外,意外伤害也常需要陶建平来紧急处理。

前不久,一名孩子意外掉入沙堆,沙子顺着鼻子进入了两侧肺部,横亘在他左侧支气管的一粒3.5毫米的沙粒紧紧卡住,“扼”住了他的呼吸。接到紧急会诊电话后,陶建平将孩子安排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吸氧稳定呼吸、给予补液等术前准备,呼吸科随后为患儿做了手术,右侧支气管的沙粒被清出,但左侧卡住的沙子却难以取出。目前,孩子被转移至普通病房,最近还将再次进行手术。

关键时刻也需要“火眼金睛”。陶建平说,急诊科送曾过一名呼吸衰竭的孩子,当陶建平试图通过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时,突然间孩子整个人都黑了。“插管插不进去,似乎有东西顶着。是不是有东西呛住了?”陶建平马上发出疑问,联系耳鼻喉科实施手术,异物才得以取出,小生命从鬼门关被救回。不出所料,原来是鸡骨头卡住了气管。

哪怕是“久经沙场”的陶建平,偶尔也会有他的“盲区”,而他认为:“从医本身就是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更迭,多跟临床医生学、多跟国外学、多跟书本文献学。”

紧急培训护士 3天组建重症ICU

从医31年,陶建平几乎亲历了广东近年所有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一场手足口病“席卷”全国多地,广东很快也出现首个病例。一天,陶建平午休时接到紧急电话,一个1岁的婴儿因手足口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如不及时救治,将威胁生命。

当时,医护人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不足,而陶建平作为当时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救援也紧急培训护士,仅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一个临时收治重症手足口病的ICU迅速建立起来。

当时,陶建平的团队成员对手足口病重症救治的了解,基本上仍停留在“纸面”上,并无系统经验。为了更好掌握一手经验和投入更多的经历,陶建平在那段时间#@“搬回”了医院,白天救治ICU的孩子,晚上就睡在病房。

很快,通过对多个病例的救治形成了众多宝贵的经验。“上千例病人,为什么有的是重症?如何对重症进行预警?比如说眼球抖、手抖、心率快、高血压都是信号”,陶建平在治疗中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一大批重症手足口病例经其治疗得以康复。后来,在卫生部此后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很多内容也与陶建平团队所总结的经验相符。

正是由于在治疗儿童重症病例中所积累的经验,陶建平在2009年参与了广东省首例重症H1N1儿童病例的会诊。2013年时,他又成为广东省卫生厅、广州市卫生局和医院针对H7N9流感的救治专家组成员。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广州抗击“非典”标兵的称号,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获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治先进个人”。

“生死场”上主动沟通 解开医患矛盾

儿科重症监护室无异于一个“生死场”。因为先天缺陷等不可逆的疾病较多,在这里,每年有超过50个患儿离开人世,是全院死亡率#!高的科室。陶建平说,每次与家属沟通前,他都会先了解其背景,如籍贯、文化水平、所学专业、民族、职业、风俗习惯等进行换位思考。

每次,陶建平都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家属,哪些治疗能做,哪些不能做,目前医疗水平的顶点在哪里。他说:“有的病人来时对我们医生护士芥蒂比较深,但是孩子住院时间长了,就不会戴着有色眼镜了。”而尊重和平等,则是他一直对团队成员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