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疆 无悔人生

日期:2016-01-18

导语:2015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江剑民主治医师历经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归来。他将这一次历程称为“人生旅途的一盏明灯”,阻碍重重却获益匪浅。就让我们走进江医师的援疆心路历程,看看新疆的医疗工作与风土人情究竟如何点亮他的人生。

2014年2月,对于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我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期望与重托,跟随粤第八批援疆医疗队,跨越大半个中国,从祖国的南部来到了西部边陲,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这次任务就像人生旅途的一盏明灯,照耀着我继续行走在医学的苦旅。


带着领导的期望,家人的祝福和思念,我随着团队离开繁华的都市,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新疆喀什疏附。喀什地区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吉尔吉斯坦五个国家接壤。喀什有92%的人口是维吾尔族,是全疆维吾尔民族聚居#!为密集的地方,而汉族在这里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还有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十几个名族。多民族融合有很多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我非常期待能体会不同民族的文化,增长见闻,领略西部别样的乡土人情。

初到疏附,没有大城市的霓虹流光,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扰人的喧嚣,相反却多了几分平淡与宁静。疏附的一切在我眼中是那么的吸引人,然而我不是一名观光者,不是领略新鲜后,拂袖转身就可以离开。真正的考验要开始了。陌生的环境,气候的差异,需要我快速适应,才能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时差,气候,饮食经过一段日子后很快就适应了。饭桌上没有家乡的味道,房间没有亲人熟悉的微笑,能促膝长谈的朋友在远方。远离了熟悉的圈子和氛围,需要面对的#!大困难莫过于人心的孤独寂寞。对故土的依恋,对亲人的牵挂,百感交集于脑海里。虽曾试过寄情于工作分散思乡情,但是每当一个人独处或是逢年过节,心里就像被揪了起来,感觉空荡荡。或许可以与同行交流一下,但有时候它简直是无法排遣、无以倾诉,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这种感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或许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考验吧!


时间是一味良药,我将思乡之情放在心底,尽自己#!大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所在的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医院是疏附县#!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甲医院。作为一名来自广州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医生,来到一个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方法都有巨大的差别。首先,基础差,医护人员基础知识,医疗技术及能力都无法与广州同等级医院相提并论,医务人员持证上岗率不到50%,而正是这样一家医院承担着2900平方公里内27万人口的医疗任务,当地人民的医疗健康让人担忧。基础建设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技术准入,再高超的医疗水平也将不被承认,再昂贵的设备只能当闲置品。所以如何提高当地医护人员持证上岗率是首要的工作重点。其次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及政府给予医疗方面的投入与医疗事业发展亦是息息相关,通俗地说再好的医院,就算把广州的中山医,南方医,广医等大医院都搬到疏附来,当地老百姓没钱看不起病,那还是不能解决民生问题。所以说地区经济发展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必须能量,而政府的医保政策及医疗资金投入策略则是关键所在。再者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维吾尔族占90%以上,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是始终存在的问题,而维护民族间的团结,地区的稳定,才能有繁荣的未来,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将通过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理解等等一系列努力而实现,而我们的医疗工作也必须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决不能生搬硬套,纸上谈兵。以上几点是援疆工作后的粗浅感受。

进疆前,新疆给我的印象中是旅游胜地,有能歌善舞的新疆姑娘,有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有弥漫着葡萄香的吐鲁番葡萄沟等等,地大物博的新疆充满着神秘感。然而,通过和当地的医生护士朝夕相处,我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渐渐产生兴趣和感情。“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喀什悠久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族风情,令人震撼的大漠风光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更看到了一代代喀什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认真细致的工作也得到了疏附地区医院干部群众的认可,这是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使命和忠诚。有选择必然有放弃,我放弃了家人的相伴,放弃了舒适的环境,然而在我的援疆开始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到后悔。现在援疆工作顺利结束,人已回乡,援疆的赤热之心却仍在喀什。新疆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孩童的欢笑声似萦绕耳边,同行们的相互支持鼓励至今仍是促进我工作前进的动力。有时,在梦中醒来,眼角的一滴泪就是我对喀什的一份思念。我想,无论我以后的工作身居何处,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喀什疏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广州医疗添美名、为疏附医疗留好名、为省市援疆工作树芳名。

真情援疆,无悔人生。